五、千方百计,开发产品 工厂靠产品,产品靠质量,这句工业界人士的口头禅,确是一句至理名言。这是因为,工厂没有产品,就谈不上稳定,更谈不上发展。农机一厂从1958年建厂,直至1969 年没有正式生产锥型面粉机及其配件之前,十多年来,工厂生产几起几落,极不稳定,就是证明。张明箴、赵廷谟乃至以后的几任一厂领导,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他们任内,都是千方百计地开发新产品,力求一厂有一种或者几种象样的产品,以使一厂能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所以从建厂伊始,一厂就不断试制或引进新产品1959 年搞的犁铧,犁耳、镇压器,1960 年后搞七时步犁,1963年以后又试制双轮双铧、单行播种机,1965年试制500脱粒机,单臀扬场机等,虽然有的成功了,如犁铧、镇压器等;有的失败了,如单行播种机;有的虽然试制成功,但限于当时厂内生产条件未能组织正式生产,如500脱粒机。这些产品试制,虽历尽坎坷,但更加坚定了一厂职工开发或引进产品的信心。后来,几经周折,从1967年前后,一厂先后选定了三种产品,同时开展研究试制。 一是:拨麻机。这是从东北辗转引进的待研制产品。据说是苏联人提出的课题,要用该机拔取亚麻。此项目引进后, 经我省农机部门批准立项,先由县农机站研制。1970年后转到一厂研制,主要研制人是朱海石、王福忠、赵书贵,但直到1974年亦来通过鉴定,此项目只好搁置。 二是:150型对辊磨粉机,此项目系地区生产资料公司介绍,从通县机械厂引进,但几经试制,有两项关键技术解决不了,一是磨辊的浇铸,要求是球墨铸件,当时一厂的铸造技术达不到要求,二是后辊轴的连结,亦未能达标,此产品一直持续到1973年,方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预以放弃。 三是:FME21型磨粉机,即俗称锥型磨粉机。这是仿制日本的面粉加工机械,1967年由地区重工业局辗转推荐到我县一厂。地区生产资料公司也认为,坝上是小麦、莜麦集中产地,面粉加工机械潜在市场大,因也极力赞同沽源农机一厂引进该项目,并提出,若沽源生产锥型磨粉机,地区生产资料将全部包销其产品, 并帮助解决一些紧缺的材料, 如木材、钢材、镀锌板、焦炭、生铁等。一厂当时的领导王庆歧、尹义忠,以及随后的刘满金等人,对此项产品试制都持积极态度。于是经过再三考察研究,并报省农机局同意,一厂从1967年开始试制锥型磨的关键配件磨头,1968年开始试制整机。经过几年努力,磨头生产于1968 年基本过关,整机于1969年试制出三台,经在闪电河公社现场试验,主要性能基本符合原设计要求,参加试验的地区生产资料公司副经理阎安礼当场表示,照此质量生产,我们可以包销。后来,此机又运到张家口展览馆参加展览,经省农机局和地区重工业局有关专家鉴定,亦认为此机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组织生产。至此,农机一厂终于选择了锥型磨粉机,作为本厂的骨干产品。此后十多年,农机一厂的命运就维系在锥型磨粉机上,正所谓机多机好厂就好,机少机差厂就倒。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