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河为张家口坝上地区最大的外流河。水库位于常铁炉乡原黄土坑村(在库区内,已搬迁),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90 平方公里,河长49公里。水库流域纯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无常,最高气温37度,最低可到零下40度,一年风多,最大风力达八级左右,多为西北风。封冻期较长,一般十月初结冻,来年四月初解冻,地冻厚度一般都超过两米。全年无霜期只有90—120天,农作物以莜麦、山药(土豆)、油料(胡麻)、小麦为主,其它谷、黍、豆类较少。 闪电河流域上游山植被较好,乔木有桦树、杨树、山板榆、山荆子。流域内蒿草丛生,有蒿子、白菅草等。坡地滩地90% 以上均有覆盖, 因此,水土流失较小。水库上游泉眼很多,因而闪电河终年清水长流,数十年来从未间断。河水弯弯曲曲,宛如蛇行,站在高处鸟瞰的,一派奇景,弯曲的河流淌入广阔的草原之中,就象雷雨天的闪电一样,这也可能就是闪电河名称的由来。河床纵坡较缓,一般约为400—600分之一,床深只有1—2米,洪峰来时,河水漫滩溢流,宽阔的草滩能起到一定的蓄积调节作用。水质含腐植质较多,很适宜养鱼。1958年党和人民政府决定在这条河上修建一个中型水库。 水库坝址,经过几次选择对比,最后定在黄土坑村。其优点是易取土石料,库区覆盖好,用工少,工期短,造价低,群众搬迁容易(只淹没三个村,有180余户居民需要搬迁。淹没耕地500多亩),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山谷水库。水库的下游控制着十几万亩肥沃的农田和几十万亩草滩。水库建成后将会大大改变沽源县农业和畜牧业的面貌。 经过反复勘查、设计,闪电河水库定为中型水库,从1958年10月正式动工兴建。由于种种原因,停停建建,延续了十三年之久,于1971年9月底竣工。1978年春至1981年8月,又重建了溢洪道。 闪电河水库工程浩大,整个工程用了二十三年,总共完成土石砼量228.5万立方米,投工316万工日,车工(人力推车)182.24万工日,用水泥5217 吨、木材1774 立方米、钢材468 吨、炸药19 吨, 总投资613.65万元。 水库大坝为均质壤土坝,坝长2836米,最大坝高12.6米,远处望去十分壮观。坝顶宽4米,并设有0.5米高浆砌石防浪墙。水库总容量4259万立方米。 大坝东西两端各设灌溉涵洞一座。东洞为浆石拱形涵洞,宽1.4 米、高1.8米,进口底高程97.7 米,安装丝杆启闭机一台,最大放水为每秒6.4立方米。西涵洞为钢筋混凝土管涵,进口直径1.5米,出口分直径0.7米的两孔,兼发电,最大泄量为每秒2.5立方米,进口底高程98.0米,安装丝杆启闭机一台。在坝西侧设高低孔宽顶堰武溢洪道一座,高98米,共五孔,净跨宽40米,升卧式弧形闸门宽10米、高4.5米,最大泄量为每秒449立方米,利用卷扬机启闭闸门。 水库建成后,可灌溉闪电河、常铁炉、二道渠三个乡的十二个大队,一个县原种场和沽源牧场的总共两万八千亩农田。 水库在1960年就建立了管理机构。目前有干部职工二十七人,主要任务是为下游两条灌区(东干渠和西干渠) 放水浇地。在以库养库,大搞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重点大抓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在农业、牧业、林业几方面都实行了承包责任制。目前已有片林140亩,远看一个湖,近看绿成荫,鸟语花香。水库离县城只有10.3公里,是本县离、退休干部的休养乐园。由于逐步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办法,渔业捕劳的收入逐年增加。养殖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每年培育鱼苗50—60万尾,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今后在广大劳动人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下,闪电河水库将会更多地造福于人民。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