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红色沃土丁庄湾
当前位置: 主页 > 丁庄湾 > 沃土佳话 >

莲花滩的历史烟云(7)

时间: 2017-04-01 21:35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国清 点击:

说长城
 

  第一次登上长城,就萌发了徒步长城的念头,终未能实现。曾经登上山海关,感受了东北门户--天下第一关的气势与厚重;曾经爬上八达岭,审视了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堪称绝塞;曾经走上嘉峪关,领略了戈壁边陲雄关的苍凉与雄浑。也曾无数次点段式地走进沽源沿坝的崇山峻岭,零距离触摸了独石口至马莲口段的明代长城。
  站在山下,看长城时而蜿蜒在山脊,时而横亘在山涧,时而与断崖首尾相接,时而攀爬到山巅。四百多年来,经风历雨,披星戴月,静静地耸立在塞外绝地。那起起伏伏的烽火台和长城在山巅沟壑间勾勒出的那一弧美妙的曲线,总给人一种神秘感、时空感和沧桑感。
  每一次站在长城边,烽火台下,俯瞰长城内外的连绵群山,内心禁不住倏然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情绪——崇敬之情中夹杂着难以言说的怅然之意。
  一位史学家如是说:历代长城的修筑,其主要目的就是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战术。
  的确,长城是古代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军事杰作。
  长城,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人类建筑,这就足以说明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它的修筑是我们炎黄儿女智慧与意志的结晶。长城,之所以被外文翻译成“Great Wall”,并不是因齐魏燕赵诸王、秦皇明帝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旷世军事工程,而是因长城的修筑,不知牺牲了古代多少家庭的幸福,凝结了多少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血泪。单从修筑的艰险程度和所费人物财力来看,深度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意志力。今天,长城虽然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长城所蕴含的气度和灵魂,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留下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的大部分长城,石墙已颓圮,坍塌成一笼笼石埂;烽火台已赤裸成一垛垛残墩。而长城的条石,包砌烽火台的青砖早已被山下的村民用来垒砌了厕所和猪圈。这一切,让我们的心沉痛万分。保护长城,责无旁贷;守护文明,任重道远。
  伫立山巅,脚下是长城废垣,眼前是烽火台的残砖。石头冰冷,青砖凄凉,长城无语,历史无言。听不到鼓角争鸣,没有马蹄急;看不到战旗猎猎,没有狼烟起。此时,策策西风裹挟着历史的余味呜咽着掠过长城,我仿佛听到了长城在哭泣,不是,那是长城下,烽火台边那些白骨的哀音。
  明•蔚州人尹耕的《修边谣》(剪辑)形象地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修边的艰辛,可谓“一砖一石尽写血泪,一墙一台皆为血肉”。
  去年修边君莫喜,血做边墙墙下水。
  今年修边君莫忧,石做边墙墙上头。
  其实,笔者对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都是持怀疑态度的。正如鲁迅先生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先生所言,别有意味。
  长城,作为军事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游牧民族的袭扰,但从根本上无法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
  尽管独石口至马莲口长城“坚不可摧”,关隘号称“天险”、“九边冲要”,由于杨洪之子杨俊贪生怕死,放弃独石、马营而导致“土木之变”的发生,更无法阻挡北元蒙古人经常性的破墙而入,恣意掳掠,逼近神陵天寿山,危及京师;纵然山海关“固若金汤”,由于吴三桂为了所谓的“红颜”降清而不攻自破,无法阻挡另一个马背民族女真人的入关。
  就说明代,当朝二百七十六年,绝大部分时间用来修筑了长城。到最后,康熙爷用一句“留形胜以壮山河耳”就否定了修筑长城的决策者和长城的功用。
  更值得玩味的是清代大学者万斯同讽刺明长城诗云:
  东方初报墙功完,西方又传虏寇边。
  虏入溃墙如平地,纵横饱掠无所忌。
  这长城修的,有用吗?雄关漫漫,人心惶惶。
  出于对历史的虔诚,我们没有资格对长城本身说三道四。但史实证明:从来就没有无法跨越的关隘和长城。真正的“坚不可摧、固若金汤”是人心,精神上的长城。正如康熙爷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帮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真是令人茅塞顿开。
  有人认为,长城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挡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不尽然。
  忘了是哪位学者将长城比喻成中国历史全书的装订线,很有见地。长城内外,一面是中原汉文化,一面是草原游牧文明。纵观中国历史的演变史,不正是由围绕长城而发生的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碰撞史和汉民族与匈奴、鲜卑、拓跋、契丹、蒙古、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冲突史构成的吗?
  余秋雨先生说得好:冲突是另一种交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主题。是的,没有长期的对峙,没有不断地冲突,哪有长城。没有长城,哪有文化的碰撞,哪有进一步的交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因。这个道理,可能只有用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物极必反”来诠释吧!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