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的移民、寺庙和民间信仰(5)
时间:2017-11-01   作者:王锋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土地神 
  民间信仰中掌管一方土地之神。明初,官方以土地神与乡里的行政机构相对应,土地作为县城城陛属下更小区域内的地方守护神的社会职能也更为明确。土地神守护的地方,最小者为乡民宅院,大者为一个村落或一乡一里,因此各乡各里都有自己的土地神,都建有土地神祠。而且在民间信仰中,土地神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形象和蔼可亲,充满人情味的本地管理者和保护者。在大二号几乎各村皆有土地神且多附祀于大庙。

  子孙圣母
  在中国,百家姓里的每一家似乎都把传宗接代当成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通过子孙的繁衍使长辈的生命不断延续,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这种对生育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社会自然经济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才能够使人得到温饱,同时也有心理上的一些需要,如延续祖先的生命,使对祖先的供奉不断地得以进行等。在传宗接代上,妇女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民众祈求子女的对象较为普遍的是碧霞元君、送子娘娘、子孙娘娘、白衣大士、观音菩萨等。求子的地点是上述各神的专庙或有其殿堂、神像的庙宇。求子的时间不定,有些是在神灵的诞辰或某一节日,迫不及待者则随时都可以。在较为灵验的神诞日或某一节日,往往会有不少人向其求子,从而形成了庙会。四月十八日是泰山圣母——碧霞元君的神诞日,供奉她的神庙要举行隆重庆典,这一天城乡远近祈福、求嗣的乡民,络绎不绝,皆备香纸祭品以酬神。在庙会期间,求子者可取子孙圣母供桌上的彩绘泥娃娃(称“百子童”),需男抱男,要女抱女,除上供布施外,要将红头绳(称“锁儿”)拴在泥娃娃的脖子上,表示已经归己有,抱回家要像对活童一样对待。如生了孩子,就认为是神灵佑助得子,除自愿捐献、布施外,还要加倍购买泥娃娃,披红挂绿,送还取子处,谓之“得一还十”。
  不管是否求过神灵,当家里有了新生儿,添丁加口自然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生小孩之后,亲戚朋友往往都要送礼物看月子。娘家要送衣服、首饰、喜卷、点心,还有做一岁到十二岁衣服的,亲友则送红糖、面条、风糕之类。三天以后,要“洗三”,守生婆用热水给小孩洗澡,别人也要送银币、红布、手巾、胰子等物。十二天的时候叫“小满月”,三十天叫“大满月”,亲友都来祝贺送礼,作“汤饼会”,也叫“贺弥月”,很是热闹。
  旧社会缺乏医疗保健条件,小孩出生之后,还有可能生病夭折,所以父母,特别是母亲要经常求神保佑子女平安。初生男女后,要重重酬谢子孙圣母。认为得到孩子纯为子孙圣母所赐,所以,每年于娘娘庙会时,得儿的乡民必须送小泥人到娘娘庙,后面写上某家外甥、某家子,谓之“替身”,至十二岁始止。因为恐怕娘娘反悔,召回赐给他们的小儿。至十二岁时,于娘娘庙会还愿,表示以后脱离奶奶之势力范围,也是一种成年的表示。四月二十八有娘娘庙会时,“各住户焚香送供,并送泥娃娃,亦有送钱币者,亦有送雄鸡者,亦有送吉羊者,亦有年满十二岁童子扫愿者,亦有因病还愿者”。在抚育子女的过程中,“求神之举对于个人的生、长没有物质技术方面的实效,但在文化心理层面却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缓解人的焦虑,增强人的信心。”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