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是宗教信仰建筑的一种重要标识,是供奉崇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不同的宗教形态有着不同的叫法。儒教多叫庙,道教多叫观,佛教多叫寺。后来在学术界对庙、观、寺、庵、宫、殿等有了合称的叫法统称“寺庙”。在民间人们都习惯的叫庙。过去,只要是有汉人居住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庙出现。各种各样的庙寄予着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和愿望,是人们寄托希望的地方。大二号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座庙宇,民国时曾有大大小小的庙宇六座。其中规模最大,且影响也最大的是修建于清代的“老爷庙”和“娘娘庙”。因为大二号村坐落在一个半坡上,坡的西半面埋有青石头,东半面则是白石头,故被风水先生称为青龙白虎,两座庙一色的青砖青瓦建筑,分别坐落在坡的西头和东头,被称为青龙白虎庙。 老爷庙的格局是坐南朝北的,故称“倒坐老爷庙”,位于大街西头的西城门口,是一个砖瓦结构的四合院。正殿三间居中,是“老爷庙”。殿中供武圣关公,关公丈二金身,赤脸,长髯飘飘,身披绿袍威风凛凛地端坐在中间;关平在关老爷右边稍前的位置,手端大印,虎视眈眈;周仓在左边,手持大刀,彪悍勇猛。墙壁上有彩绘,画的“桃园三结义”、“华容道捉放曹”、“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故事。正殿左为“财神庙”一间,财帛星君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盆上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右为“三官庙”,供奉着天官尧、地官舜和水官禹。 正殿两边各有耳房一间。正殿前面屋檐下的过马店处供奉着山神和土地。据说从清朝开始,关帝庙里总有山神和土地的位置。究其来历,还要从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说起。 山神,是满族人崇敬的神灵之一。按照满族人的说法,“山神爷”就是兽中之王老虎的化身,所有要进长白山打野兽、采药材、挖人参的人,出发前都要求他保佑。年轻时候的努尔哈赤,有一回和几个伙伴进山采人参,走了半个多月仍然是一无所获。这天晚上,几个人正在窝棚里犯愁睡不着觉,就听见随着一阵风声,一只斑斓猛虎来到窝棚门口,大家忙给这不速之客磕头。但是老虎就是不走,大伙以为准是谁得罪山神爷了,就按照习俗轮流把自己的帽子扔到老虎跟前。族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遇到这样的情况,老虎把谁的帽子叼走,谁就得跟着老虎去,那是意味着“入老虎口”了。 说来也怪,别人扔帽子的时候,老虎闻都不闻,努尔哈赤把自己的帽子扔过去时,被老虎叼起来就走。努尔哈赤只好向伙伴们告别,又冲着家乡方向给父母磕了几个头,走出窝棚跟着老虎去了。老虎把努尔哈赤领到不远的一处山砬子边上,围着一棵大树转几圈后,就把帽子放在了树底下。努尔哈赤战战兢兢地走过去,扒开放帽子地方的草丛一看,草丛里长着一棵八品叶的“大棒槌”(人参),这可是难得一遇的宝贝。努尔哈赤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山神爷”是给自己指引财路来了,忙跪下给老虎磕头。那老虎冲他点了点头,就回深山里去了。努尔哈赤把那“大棒槌”挖出来,拿到抚顺马市上卖了大价钱,买回来很多生活用品分给大家,还添加了弓箭盔甲,招兵买马,武装部队,壮大了实力。大家都知道努尔哈赤是个大福大贵之人,愿意跟着他起兵创业。努尔哈赤不忘“山神爷”的大恩大德,得势之后便把山神供在盛京(今沈阳市)的中心庙(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里。 传说努尔哈赤得势以后,为了多建几处供神的庙宇,他派人带着人参、貂皮等东北特产,去北京求万历皇帝赐一个神像。这个明朝皇帝压根儿就没瞧得起努尔哈赤,就让大臣们挑一个最不起眼的神像送给来人。大臣们挑来挑去,最后选中了土头土脑、又矮又丑的土地佬。去北京的人把土地佬神像带回盛京,努尔哈赤一看大怒,要亲自去找万历皇帝换一个。这时站在一旁的一位汉臣拦住了他,接连贺道“汗王大喜,汗王大喜”。努尔哈赤余怒未消地问:“喜从何来?”“汗王爷,明皇帝送给咱的是什么神?”汉臣不紧不慢地问。“不就是土地吗?”努尔哈赤说。“对呀!土地就是江山啊!明皇帝把江山送给了咱们,此兆还不是喜事吗?”汉臣说。听完汉臣的解释,努尔哈赤细想也对,就对大臣们说:“这明皇帝可不能把土地白送给咱们,要想占得着、守得住这些土地,还得靠咱八旗将士多打胜仗才行。把这土地神供在关公庙里,让关老爷给他作个主吧。”从此沈阳的中心庙里也就有了土地神的位置。待清军入关统治全国之后,全国各地的老爷庙里就都有了山神、土地的位置。 大二号的老爷庙除正殿之外,还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是三关社组织庙会、扭秧歌等活动,商讨活动事宜、存放锣鼓、高跷、服饰等东西的地方。西厢房里有老道居住。民国八年,大二号商会成立,会址就设在老爷庙的厢房里。到上世纪30年代,大二号被日本侵占之后,老爷庙的东西厢房曾办起了一至四年级的洋学堂,作为日本人强制奴化教育的阵地。 老爷庙整个院子均以石条铺砌。院内有一个三五人难抬的大香炉。 院门朝北,修有飞檐翘角的门楼,门楼里安着两扇钉有铜钉的大木门。门前有青石条垒成的台阶。门楼左边有钟楼,右边则是鼓楼。每月初一敲钟,十五击鼓。钟鼓楼上均插有旗杆,三角形的彩旗迎风招展。 在老爷庙的正北方,与庙遥遥相对的是一座戏楼,戏楼口与庙门口正好相对。老爷庙与戏台之间是可容万人的坡状广场,被称为西庙坡。每到唱戏的时候,这里经常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大二号的老爷庙是在晋商的推动组织下建造的,庙里的泥像、墙上的彩绘都是从山西请来的师傅完成的。就连庙院中的大香炉、钟和鼓都是从山西花重金买回来的。 老爷庙于解放初期由于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渐被拆除,大部分木料被县政府拉回县城建造大礼堂。 直到1984年,大二号建乡之后,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大二号村民才又在老爷庙遗址上用土坯盖起了一座小老爷庙。1993年,大二号村民又集资翻盖成一间砖瓦结构庙宇,即现在的老爷庙,不过其规模形制较以前的老爷庙小多了。墙上也有“八仙过海”等彩绘。缩小的老爷庙集山神、三官、老爷、财神、土地庙为一体,神稠地窄,不过诸神屈就于一个屋檐下,挤虽挤了些,却也热闹! 庙虽小,香火可不少。每年的二月二、三月三,每月的初一、十五常有人到庙里烧香许愿,祈求诸神保佑,降福保平安。香客中既有大二号及附近村民,也有在外地上班、做买卖的,甚至还有过路人。 娘娘庙坐落在大二号东门口偏北的地方。与老爷庙相反,此庙坐北朝南,修建于乾隆42年,应该晚于老爷庙,也被称为九神庙。娘娘庙最初只有正殿三间和左右耳房各一间,正殿是龙王庙。除供奉龙王外,还供奉着牛马王、苗王、药王和嘿喽爷。庙内墙上画着龙王,电母雷公和阎王、判官、小鬼等彩色形象。西耳房为子孙圣母宫,东耳房为火神庙。又有西厢房三间,供老道居住,也是三关社组织活动的地方。 到嘉庆年间,该庙又由乡人捐资扩建,在门楼两边增建了钟鼓二楼。像老爷庙一样,钟鼓楼上也插有旗杆。又增筑长廊,为神像佩玉披红,画栋雕梁,焕然一新。扩建后的娘娘庙,其规模影响在坝上地区也是屈指可数的。 与娘娘庙大门遥遥相对的也有一座大戏楼,庙门与戏楼口正好相对。庙门与戏楼之间也有一个坡状广场,被称为东庙坡。与老爷庙不同的是东庙坡戏台地势较低,观众看戏时站在高处;西庙坡戏台则是在半坡上,地势较高,观众看戏时须仰视才行。不管怎样,坡状广场都形成一种自然的梯度,便于观看。由此可见设计者别具的匠心。 娘娘庙香火一向旺盛,到了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八就更旺盛了,因为娘娘庙里供着能保佑人们多子多孙的子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泰山庙神碧霞元君诞生日,又称祈嗣日,人们素有“四月十八,奶奶庙上祈娃娃”的说法。当时人们到奶奶庙烧香祭祀,领请泥娃娃,以祈求福禄双全,多子多孙。过去的农历四月十八,也是各地赶庙会的日子。 大二号过去也有赶庙会唱戏的旧俗。到了这一天,为表示虔诚,大二号的妇女们五更天就起床了。她们端着自己精心制作的泥屋纸花、香烟拥进庙里,拜倒在神像面前,嘴里念念有词,非常虔诚地祈求圣母赐子(俗称“拴娃娃”),保佑多子多孙,为儿孙祈福免灾。爱热闹的农村孩子们,也在这一天早早地来到庙里,看热闹,“抢花”。这一天,通往娘娘庙的道路两边有许多摆摊做买卖的。既有卖泥人、彩纸、香烛纸花的,也有卖麻花、麻叶、瓜子花生糖块儿的;许愿的、还愿的,看戏、看热闹的;你来我往,络绎不绝。馋嘴的孩子总要缠着大人买一点吃的回去,三五块儿糖、一两个麻叶就足以打发他们被满大街好吃的勾出来的馋虫。 娘娘庙里因为还供着龙王,所以它还给予着人们祈雨保丰收的希望。每遇到干旱天气时,村民就在社头带领下集资买来牛羊,杀死后,用高桌抬着到庙里“领神 ”,求龙王赐雨。 娘娘庙在被日本统治期间,做过警察署、乡公所。娘娘庙及其里面的神像和庙对面的戏台在破四旧的时候大部分被拆除砸毁,只留下子孙圣母宫一间,后成为第三生产队的队房子。 1984年,大二号初建乡,乡政府就建在娘娘庙的院子里。2005年娘娘庙所在的院子成为乡卫生院,娘娘庙在稍后一些的半坡上重盖,这就是现在的娘娘庙。和现在的老爷庙一样,也是一间房大小,九位神仙和山神、土地都集中供在一间房子里。 娘娘庙和老爷庙建庙之后都曾立过石碑,用来记载立碑之事,以便留传后世。可惜的是老爷庙的石碑,文革期间用以修水库,被埋在了土石下面,无从寻觅了。娘娘庙的石碑被大二号村民王玉山挽救下来,如今还立在现在的娘娘庙旁边。此碑石质不佳,再加上年代久远,很多文字已经磨灭,看不清楚了。从它上面残留的文字依稀可以辨认出一些信息:建庙、重修庙宇的年代,立碑的时间,以及捐款人的名单,捐款的数量等。 大二号有逢年过节,每逢大型活动拜庙的习惯。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农历正月十三晚上要拜庙,请三官。然后拜买卖家,拜村民串户家。扭完秧歌每天都在十二点以后再去拜庙,送三官。过去一般是先拜西边的老爷庙,然后拜东边的娘娘庙。现在也延续这一传统,只不过没有过去隆重了。每年夏季唱青苗戏之前也要先举行拜庙仪式。 2014年4月,正当《百年古镇大二号》结稿完成之时,大二号小老爷庙的东墙,于某日很突然地被风刮倒了,大概是关老爷嫌庙小,终于按捺不住,想要重现昔日老爷庙辉煌,且想以崭新体面的姿态出现在这本书里吧。忽然想起很怪异的一件事,第一次到大二号采访之时,任老师在庙前为我、沫末和赵德老师合影留念,照片上的我们竟然被五色光环笼罩,非常漂亮。大概这本书的编写很合乎关老爷的愿望,所以才显灵的吧。 5月7日,笔者随编委会到大二号开总结校稿会,看到了重建中的老爷庙。庙宇主体已经完成,依然是坐南朝北,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一间变成了三间,而且在庙宇的周围已经拉起了院墙。老爷庙的对面正有工人在那里修建戏台。笔者在施工现场见到了大二号村会计王奇臣,从他口中得知刚盖起的老爷庙完全恢复建于原来的地基上,之前的小老爷庙稍稍偏东了一点。院墙东西宽20米,南北长约27米,占地面积540多平米。院墙之外还要修上台阶,方便人们看戏。戏台也是在原来的地基上搭建起来的,东西长15米,南北宽10米,方圆150平米。戏台高高的雄踞于老爷庙对面,比原来的更恢弘气派。重建老爷庙所用的资金,都是由王奇臣和社头牵头组织,向大二号汉民募集而来的。村民捐款踊跃,目前捐款最多的是郝国成,捐10000元人民币。王奇臣估计还可能有捐2、3万的,比如曹水、曹洪弟兄俩。此次重修,预计得有十六七万的花费,估计目前能到账的应该在十一二万,还有四五万的亏空,尚无着落。 6月9日,《百年古镇大二号》即将付梓之时,笔者再次通过电话向王奇臣了解到老爷庙建造的最新进展。庙内壁画已全部完成,八幅壁画分别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千里走单骑古城会、斩蔡阳诛文丑、挑袍、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帝君端坐图。回廊画有二十四孝图。前檐挂“关圣帝君”的匾额,两边镌刻对联一幅:至文至刚一腔忠义塞天地,司才司禄万年福德裕乾坤。王奇臣还告诉笔者,老爷庙完工之后,准备立碑于庙旁,镌刻建庙诸项事宜及捐款人情况。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