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的移民、寺庙和民间信仰(4)
时间:2017-11-01   作者:王锋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四、大二号的民间信仰的构成

  (一)家庭、宗族神灵
  1、祖先:崇拜者相信祖先能荫庇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之免厄受吉。民间“三冥节”:清明节、中元节、十月朔(寒衣节)都是定期墓祭祖先的盛大节日,对加强家族血缘联系起着巨大作用。祭祀祖先通常是家祭、祠祭、墓祭,墓祭更为流行。人们要具备锡箔香纸、酒肉点心,携同子侄上坟祭扫、添土、送寒衣。另外,由于人们对孤魂野鬼十分畏惧,在扫墓之际,也会分出一部分食品、酒和纸钱,送给“左邻右墓”,给孤魂一些安慰,免得他们抢夺祖先的供品,并干扰人的生活。
  2、家内俗神:在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传统的中国家庭都是一个宗教的神坛,保留着祖宗的神位、家庭供奉神明的画像或偶像。崇奉者相信除了祖先的灵魂常回来探视外,其他地方也常有神灵的踪迹,到处都充满了神灵。
  一进门就是门神。门神以年画的形式,贴在大门上。门神是镇守家庭宅院的第一道防线,其职能是防止妖魔鬼怪进入,以保宅院和家人的平安。门神的形象非常多,多为秦琼和尉迟敬德,一人持剑,一人握鞭。
  土地爷与土地奶,供在门道另一侧墙上或正对大门的影壁上的神龛内。人格化的土地爷作为家神,负责整个宅院,其职责是守护家庭。
  家庭的厅堂内一般都有一个神龛,里面供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牌位,坐北朝南,地位最为显要尊贵。
  家中另一个重要的神灵就是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灶王菩萨)。民以食为天,家中烹饪食物的是灶。灶是家庭的象征物,灶神最初的职责是管理一家的炊事和饮食,后来演变成天帝派驻凡间监察人们功过的神灵,不仅总管家中各种事物,而且还要监察家人善恶,定期上天奏报其功过。从司灶到司命,灶神受一家人香火,保一家康泰,成为执掌人间祸福夭寿的家神。灶神一男一女供于厨下。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祭灶日,相传当晚灶君要上天玉皇,报告一家人之善恶,以评赏罚。为了使灶神上天时,言善不言恶,各家于当晚供灶君糖饼、糖瓜,意在借糖之粘性以粘其口,免在玉皇面前唠叨不休。又备草料、凉水,意在秣灶君骑马。并有用秫杆扎成马形,与灶君码同焚于炉灶,跪送之上天者。送灶君时,并频频祝曰:好话多说,坏话少讲。到了除夕之夜,各家还要贴上灶王爷的新画像,以表示灶王爷重新回到家中,参加春节这一节期的主要活动:吃年饭。

  (二)地方神灵
  1、神庙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在中国传统社会,共同的信仰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乡镇村落一般有共同信仰和祭祀的神抵,而神庙就是全体乡民进行神明崇拜的公共场所。
  从古镇大二号的寺庙可以反映出清代至民国时期民间俗神信仰发展的大致趋势。
  其一,大二号寺庙多为明清时期修建,并多次重修,说明大二号的俗神信仰在明清时期日益流行和迅速发展。
  其二,大二号广泛流行的俗神信仰有子孙圣母、关帝、龙王、财神、苗王、药王、三官等,足见民间对其崇祀之狂热。
  其三,大二号寺庙辐射范围达七八十里而形成一方崇神中心。这既是民间信仰长期传承的结果,也与当时不断增强的地方意识有关。人们之所以对其虔诚体祀,不仅出于大二号是重要的商贸市镇,还因为随商镇兴起整合形成的集体性民俗心理,村民笃信这些神灵能够为大二号守土保民,造福一方。
  其四,大二号寺庙并无崇祀文昌阁与文曲魁星之类,而隆崇武圣关羽,与明清社会变迁变迁引发的“士农工商”到“商士农工”的转变有重要关系。伴随大二号商贸地位的凸显,移民的晋商文化在诸多移民文化逐渐占据主导并广泛认同,对西庙关老爷的祭祀活动就是基于文化上的认同和地域整体意识的凝聚。关羽神性的多元崇拜,不仅是地方强有力的武力保护神,更是守护大二号商业繁荣的神明。商业是最需要契约与信用,关羽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就成为示范标的。商号都奉关羽为财神,因为商家都强烈地意识到信义为立业之本。
  其五,大批内地民众因为生计、经商等诸多原因迁徙到大二号,开垦土地,买卖贸易,以谋求生计,逐渐地形成为了蒙、汉、满等民族杂居,以汉族为多数的农耕半农耕区。特殊的移民文化背景,使大二号的乡土聚落在村落布局、建筑风格乃至风俗与民间信仰上集移民文化之大成:草原与农耕、商贸与农牧、汉俗与蒙回信仰,兼收并蓄,而形成自身所独有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汉族庙宇和回民清真寺相互包容共同繁荣。
  2、庙神
  地方神灵大多被供奉在庙宇之中,庙多神多。许多村落神庙都是庙中套庙,一庙多神。神灵既多,功能也就较为综合,象大二号现在的九圣庙,诸多神灵拥挤于一庙,民众对神的多种需求基本可以满足。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