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汇编
闪电河流域的开发源远流长(7)
时间:2018-04-14   作者:郭郛   来源:沽源网   点击:

  经考查实地1251年忽必烈的藩邸当在今沽源县小宏城遗址南500米的低洼之处。早在漠北时忽必烈便思“大有为于天下”,遂对汉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到了金莲川之后,地域的便利更引起了他对汉文化多方面探求的兴趣。他先后召僧海云、僧子聪(刘秉忠) 王鹗、元好问、张德辉、张文谦等,问以儒学治道。在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时,他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屯田唐、邓,都收到良好的效果。随后他又任诸儒臣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田,建立学校。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忽必烈也因此而进一步获得了汉族地主阶级拥护。他们中的代表人物,通过交相行荐, 纷纷来到金莲川。忽必烈对这帮人也格外器重。因之来人逐渐增多,逐渐成了庞大的“金莲川幕府”。忽必烈漠南藩邸也被“金莲川幕府”所取代。金莲川幕府的形成,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1256年春忽必烈命幕府的杰出人物僧子聪在金莲川地区建立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在幕府北一百多里的龙岗南、滦河北。新城名开平。这便是后来的元朝陪都———上都,即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蒙名曰“兆奈曼苏默”。
  开平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新兴城市。有宫城,皇城和外城三重,外城与外苑城周共约十八九华里。城垣平面呈方形,每面长2200米,全用土筑,在皇城西北面,为苑囿,寺观作坊所在地区,皇城在全城东南,城墙夯土外砌砖面,东西各二门,南北各一门,每面墙长1400米为官署府邸所在地区。皇宫有宫殿三十余处,有土木、砖、竹、大理石结构的宫殿、楼台、亭阁、园池等建筑,皇城正中偏北是宫城,东北角是华严寺,西北角是乾元寺,东南和西南亦各有一座庙宇。宫城城墙夯土外包以青砖。东西宽570米,南北长620米,东、西、南三面有门。宫城四角有楼,内有大明殿,奎章阁、大安阁等殿阁亭榭。城外东、南、西三处为关厢地带,区内有大小官署六十所,手工艺管理机构和厂局一百二十余处,佛寺一百六十余座,以及孔庙、道观、城隍庙、三隍庙、回回寺等各种宗教寺院。还有鳞次栉比的商肆,达官和平民住宅等等。
  上都的交通四通八达,南有四条驿道通大都,北通和林,东通辽阳行省,西经丰州、宁夏、河西走廊通中亚。上都不仅是蒙古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仅次于大都的政治中心。
  忽必烈把漠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农业、畜牧业得到根本的改善,人也逐步增加,闪电河流域是忽必烈坐镇漠南的主要谋略地,又是聚集天下有志之士之所,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闪电河流域的农业、畜牧业、以及人口居住不比其他地区逊色。
  漠南采取汉法收到的成效,中原诸候、士人归心忽必烈,关中,河南财赋又多为金莲川幕府所得。这引起了蒙哥的猜疑,加之漠北保守的诸王不断向蒙哥谗言,蒙哥遂夺了忽必烈的兵权,不叫他领兵出征,并遣使钩考关中、河南财赋,藩府诸臣都受罗织致罪。
  这时忽必烈处境非常不好,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忽必烈采纳了姚枢的建议,把家口从金莲川幕府送往和林,当作人质。并亲自去了和林面见蒙哥,这才稍为解除了一点猜疑。为了进一步蒙蔽蒙哥,忽必烈在家以足疾休养。
  此间蒙哥率队南伐入川,连攻五个月也未有成效,同时塔察儿所率领的元主力东路军略地至长江,也无功撤回,面对这样的战局,蒙哥不得不再启用忽必烈,于是于1258 年底改命忽必烈统率东路军。1259 年春忽必烈会同东路诸王,将领于邢州,一路攻无不克,七月,至汝南,忽必烈申明军令,严戒诸将勿妄杀,并遣杨惟中、郝经等宣抚江淮。也是在七月,蒙哥病逝于钓鱼山下。忽必烈得知蒙哥死讯, 仍继续渡淮南下, 进围鄂州,这时留镇漠北的阿里不哥听蒙哥已死,遂征兵直趋关陇,并派亲信至燕京掌管汉地政务准备登皇位。作为人质的忽必烈妻子得知这一消息,速派飞马到金莲川告知消息。忽必烈知悉, 立即采纳了汉人儒士郝经的建议,与宋议和,轻骑北返。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