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保机建国以后连年向中原进攻,俘掠汉人无其数,他仿汉制,把汉人按州、县统治的办法垦荒养畜。当时北宋王朝腐败无能,在建国当年阿保机就攻陷了蔚(现河北省蔚县)、新(河北涿鹿)、武(河北宣化)、妫(河北怀来)、儒(北京延庆)等五州。按《辽史》载: “自代北河曲愈阴山,尽有其他”。931年掠地已到擅(北京市密云)、顺(北京顺义)、安远(天津市)三河、良乡、望都、满城、遂州(徐水) 等地阿保机俘掠了大量汉人,对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和工匠给于上等待遇。因为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封建士人教给阿保机如何治国。其中韩延徵就是杰出的代表。 按《资治通鉴》卷269页记载:韩延徵“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这种情况说明了当时辽代的活动规模、政治、经济的概况。闪电河流域正是当时阿保机活动的主要区域,经济的发达就可想而知了。 公元936年,辽太宗(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 继续率兵南入中原。当时石敬塘反后唐自立,乞表辽太宗援助,石敬塘借辽的军事力量,爬上了“儿皇帝”的宝座。938年石敬塘以晋帝的名义把燕云十六州(即现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部大部地区)拱手让给辽。从此燕云十六州便归契丹的统治领域,中原的后晋也成了契丹的附庸。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十六州既失,整个华北无险可守,门户洞开。这样,契丹的骑兵便可向中原地区长驱直入了。于是辽太宗把幽(北京) 作为辽的陪都。一是幽州地理位置有利,二是可作为南进中原的据点。这时,实质上幽州已成了辽在华北的政治中心了。 到了辽圣宗及其母承天皇太后肖绰统治时期,为辽的鼎盛期,此期间闪电河流域在辽的统治地位上是举足轻重的。从现遗留的梳妆楼就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辽统和9年至21 年(公元991—1007),长达十七年圣宗与肖太后每年夏季在闪电河流域清暑、驻跸。少则三个月,多达半年。 在军事上,“高梁河之战”、“瓦桥关之战” 等战役,辽统治者都是在闪电河流域商定的。特别是“岐沟关之战” 和“飞狐口之战” 北宋王朝集三路大军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当时辽景宗刚死,圣宗又小,肖太后亲率大军与北宋展开一场决定性的大战。这两个战役彻底打败了宋兵,北宋名将杨继业便是在这次战争中被活俘而亡的。这关系辽存亡的大战的策略就是在闪电河流域策划的。 在经济上,早在从阿保机时就引起了辽各代统治者的重视。《辽史·本记》载:太祖三年置羊城于炭山之此以通市易。经查阅大量史料,羊城当在现沽源县小河子一带,与《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位置相同。又经考察实地,在现小河子乡东滩村东二里许有一处一万平方米的古遗址,该处出土的瓷片残砖瓦多为辽时的东西,但也有金、元时的瓷片。这此迹象待后文再叙。由此可见,在辽初闪电河流域的经济是发达的,不言而喻,畜牧业一定相当兴旺,人口也不少,因此,辽在羊城设权场通贸易,这决非偶然。 在土地开垦利用上,他们把从中原掳掠来的汉人建成头下军州,专门进行农业、畜牧生产。辽统和十八年辽圣宗诏令曰: “北地节气颇晚,宜从后唐旧制:大、小麦、豌豆……” 按《辽史·食货志》载:统和七年(公元989年)“择沃壤、给牛、种谷,”从事农耕。又令“山前后未纳税户,可耕种。(山前后:即指炭山前后,也就是现在坝上一带群山。)” 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诏:“品部旷地令民耕种”又“募民耕滦河旷地,十年始租。” “沿边各置屯田戌兵,易田积谷,以给军饷。” 辽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推动了滦河两岸农业经济的发展。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