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沽源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五千年前的沽源(8)
时间:2017-11-10   作者:贾富海 张玉龙   来源:沽源网   点击:

  第二期文化是九连城榆林沟文化,是承五甲地文化向田家营、前水泉过渡的一个文化带,也正是进入新石器文化的一个时代。这时的人们开始从采集食物过渡到制造食物,抵御自然的能力也逐步加强,逐步从山坡的密林处向平坦的草原地带迁移,从事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农业,渔猎仍是生产中的一个部分。这时的人们已经完全从古人进化到新人了。


在田家营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
 
  第三、四期文化是田家营文化和前水泉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包括了7200年——6200年前的赵宝沟文化、6000年——4800年的红山文化、4500年——21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这一时期,沽源的先民不断创造奇迹,特别是从田家营文化遗址出土白玛瑙、锯条、磨制形的双刃石器,彰显出先民卓越的才华,折射先民独特的精神世界。
  第四期文化遗址前水泉文化是典型的红山文化群并兼容了夏家店下层文化内容,以其丰富的内涵告诉世界中华文明五千年,沽源是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的曙光也从沽源这片热土上升起。完整的聚落遗址、石器制作场、祭祀坛、墓葬群告诉我们在5000年之前,沽源的先民开始进入氏族部落社会,社会有了很明确的分工。在遗址处散落的彩绘陶片完全可以肯定那时的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叠垒的祭祀坛说明已经有了宗教信仰的烙印,人们的群体生活已经到了很高的社会化程度。出土很多的骨制器和大型的陶鬲器皿,说明了沽源的先民汲取来自黄河流域和东北平原的新石器文化因素,不断地发展创新。从前水泉文化遗址完全可以看出,沽源先民已经和中原文化开始接触,已具规模的聚落群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城池,已经进入了“方国”时代。祭天祭地的大型祭坛,规模很大的垒石墓葬的丧葬习俗,都说明五千年前沽源已经沐浴在文明之光中,成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之一。
  四期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都与农业生产有关,石棒、石磨、石铲、石锄都是用来耕作的,这完全说明沽源在远古时代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主要作物多是谷黍之类,也有荞麦。斗转星移,大自然的气候在不断地发生剧变,雨量减少,气候干旱,农业择食远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当进入23—16世纪,沽源进入青铜器时代,农业开始向畜牧业过渡。典型的红泥滩文化和长梁大宏山文化正是这一时期的遗存。这一时期也正是红山文化系统中的夏家店文化,这种文化形态在沽源境内发展了近千年,留下了最后的辉煌,进入文明时代。但随着气候变化逐渐南移中原,取代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是夏家店上层文化。与沽源的滦河诸文化相对应的正是闪电河马神庙文化取代长梁大宏山文化和小厂红泥滩文化。这时的沽源先民不再以定居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而转向畜牧、狩猎为主。再后来,到了商末周初,北方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被称为山戎人。他们走进内蒙高原的东南边缘和沽源的先人组合成了一个氏族集团从定居走向游牧。至此沽源历史从农业走向了全面的畜牧业,沽源这片水草丰茂的草原,成了少数民族的游牧乐园。后来最先来到这里的游牧民族就是兴起于河套地区的匈奴人了。在沽源生活了千万年的先人谁也说不清他们去了哪里,也许是被匈奴人灭了,也许和匈奴人融合了,也许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