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沽源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五千年前的沽源(3)
时间:2017-11-10   作者:贾富海 张玉龙   来源:沽源网   点击:

  三、沽源的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也叫细石器,大约1万年前到4千年前这个时代为新石器时期,在这个时期沽源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很多的。有人说:象满天星一样散落的到处都是。从沽源境内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文物看,大约都在5千年前左右,沽源的人文历史应该就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了,沽源也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
  考察和认识沽源的历史,应该和5千年中华文明史联系在一起,因为沽源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沽源的古代文化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而是和整个中华文明史,特别是和北方草原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专家学者,把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定位在三个系统。
  第一个系统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由于这里是最早产生鬲的地区,而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最有特色的一种器物,所以称为鬲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比较接近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以小米为食,自称华夏,与戎有较密切的关系,黄帝为始祖。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这个系统内发展起来的。
  第二个系统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由于这里最早出现鼎并长期流行这种器物,所以称为鼎文化。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比较接近于南亚类型,古代称他们为夷(东夷、淮夷、南夷等)、南蛮和越,他们有共同的风俗,大部分以稻米为食。
  第三个系统,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由于这里在史前时代一直以筒形平底罐作为炊器,所以称为罐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接近北亚类型擅骑射,古称山戎和东胡。三个系统代表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区系内有三座名山。华北系统的鬲文化以华山为标志,称为华山文化;东南系统的鼎文化以泰山为标志,称为泰山文化;东北系统的罐文化以赤峰红山为标志,称为红山文化。
  在沽源县遗存的新石器文化都属于红山文化的范畴。红山文化是以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命名的一个文化带层,是由诸多文化组成的文化系统,她是北方草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主要包括10000年——8500年小河西文化、8200年——7300年兴隆洼文化、7200年——6200年赵宝沟文化、6000年——4800年红山文化、4800年小河沿文化。在小河沿文化期,中国北方的先民率先开始农牧结合、以牧为主的探索,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环境的变化,使他们对前途命运更是担忧,不停地占卜问卦,于是就出现了文字。这标志着新石器革命已经结束,历史又稳稳地迈进了新的时代——青铜器时代。公元前23——16世纪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先民不断地开疆拓土,修筑城池,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石城群,这一时期称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商末周初,北方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以新的面貌在历史上留下新的辉煌,在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这些人从定居走向游牧,他们创造的历史文化被称为夏家店上层文化。
  从10000年前的小河西文化开始一直到夏家店上层文化统称为红山诸文化,分布的范围也是很广的。以赤峰境内的西拉沐浴河为中心,西起张家口,东达辽河中游,北至大兴安岭,南越大凌河谷,包括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坝上高原、热河山地、辽西丘陵和华北平原北部,面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沽源境域属红山诸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凡是在沽源遗存的新石器遗址都属于红山文化。


2011年5月11日编辑组到前水泉考察文化遗址(王金虎摄)
 
  为了搞清沽源新石器的分布情况,把沽源的历史推向五千年以前,并取得足够的佐证资料,我们多次下乡走访,进行实地调查。新石器遗址也就是红山文化带在沽源分布很广,密度也很大,基本上各乡临水的台地上都有程度不同的存在。西辛营乡的火石梁、五甲地,九连城镇的榆林沟,平定堡镇的双脑包、田家营,闪电河乡的前水泉、马神庙,小厂镇的红泥滩,长梁乡的大宏山,莲花滩乡的丁庄湾等地都有新石器遗址。我们在这些地方进行实地调查时,采集到大量的打砸石器和磨制石器,还有一些残次陶片和青铜器件。我们把采集到的石器与历史书籍上登载的石器照片进行对比验证,基本可以确认这些石器应该在距今7300年至4800年之间,也就是从新石器的红山兴隆洼文化到新石器革命结束的小河沿文化,历史跨度达2300年之多。期间分布最为密集的是距今6000年——4800年的红山文化。在此之后,还有为数很多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上层文化。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