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民间习俗(7)
时间:2017-11-09   作者:岩松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四、回门
  指女子婚后第一次回娘家。一般是婚后的第三天,回娘家之前,由娘家弟弟或妹妹来迎陪着姐姐、姐夫一起回家省亲。新郎要备足礼物,在新郎到达岳父家的当天,小姨子、小舅子,近友亲朋要讨喜糖吃,要红包,钱数的多少随每人的身份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而不同。
  新女婿第一次登岳父门,受到极其庄重的款待,新郎要一一寒喧致意,随后开设酒宴款待。这是人的一生中最受宠爱的招待,“丈母娘第一次待女婿,像是孵蛋老母鸡”忙得不可开交。
  解放以后,新的婚姻法全面贯彻执行。当地婚前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乡土民风。
  婚姻认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男女双方是同学、同事、同村、知音。双方对各自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年龄,习俗等详细情况了如指掌。男女青年双方通过互相交往,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于是,便拜见双方大人,明确恋爱关系,征求大人意见,暂称为“未定婚情人”。
  另一种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男女双方不在同地,双方情况均很陌生。就由知情的媒人(介绍人)介绍双方的具体情况,征得当事人的认同。事后,由媒人领着男青年到女方家“相亲”。双方看对了,了解了,双方父母无挑剔,真可谓“一见钟情”。便确定为“未定婚的情人”。最后要举行一个仪式——押小定。选择日子一般为阴历逢三、六、九的日子举行。押小定那日,男方要和介绍人到女方家送财礼、衣服、点心。双方都要宴请宾朋,女方下午要到男方家会见前来参加贺喜事的亲人。正式公开确定二人为“未婚情人”。
  在定婚过程中,老习俗的推算时辰八字“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锉,龙兔泪长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的合婚忌讳,“蛇盘兔,必定富”、“妻大一,没米吃,妻大三,搬金砖”择婿之言和审定“有无互相妨克,同年生人须错开百日”的做法已不流行,不再作为婚姻的主要参考依据。民间有“闷葫芦,长得胖,瞎胡闹,要上当”之说。
  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都到了成婚年龄,经过从定婚到结婚这一段时间的磨合,确认能相亲相爱,志同道合,陪伴终身。男女双方自愿便到县乡主管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领取前,要准备好村委会出示的《婚姻关系证明》、《男女双方合影彩色近照》、卫生部门出示的《婚前检查健康证明》、公安机关派出所户籍管理部门出示的《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证明》方可领取。在这段时间内,也有个别的磨合不好,感情破裂——退婚。女方提了退婚要求,要退还男方全部财物,男方提出退婚要求,一切花销化为泡影。
  婚礼日期,是婚俗中最繁细、最慎重的仪式,乡间人一般每逢阴历三、六、九日举行。乡镇、县城因工作原因,定在“五一”、“十一”、“元旦”节假日举行。
  婚礼通信:婚礼期前约一个月之时,男方要带上烟酒点心邀上媒人去女方家通喜信。商定婚礼举行的时间、地点、宴请的宾朋,各环节的风俗礼节民情,娶亲的车辆、路线等,并将定婚时约定的彩礼、衣服补送清。实难一时付之,作详细的解释说明。
  娶亲:婚礼日的前一天夜晚,男方新女婿要吃“翻身饼”。第二天,请男娶亲二人,押车小孩一人,护送物品一人,为“迎亲之宾”要带离娘肉约5斤左右,(必须是带骨头的肉,意为有骨有肉之情),装一瓶酒于瓶口处捆一根大葱(根朝上),五色线缠紧。待到女方家后将酒倒出,装满清水,将葱头倒过来,根须在下,其意为“清清白白生根”还要准备好上车钱、下车钱、开脸钱,花样翻新。民间有“媳妇到了门前,还得花个牛钱”之说。还有“离娘酒,离娘肉,离娘馒头九十六,不买馒头面包凑”之说。
  娶亲的人随喜车前往女方家娶亲,一般的人家用两辆车,生活富有的用八辆车,前面有摄影车,后面有送物品的车,场景喜人,热闹。但忌讳“白色车、套骡子和骟马取亲”。有条件的还请音乐队吹鼓手助兴,娶亲出发前,要将沿途的水井磨坊,小庙处贴上红纸块,娶亲车辆绕道穿巷,往返各走一道,忌讳从原路返回,更要顺时针方向行走,不能逆方向而行。谓之“不走回头路,顺其自然,一路顺风”。
  接亲:男方选派一名女客为伴红娘(女客应是父母健在,儿女齐全,英俊,性格外向的人),任务是接新娘下轿、洗漱、化妆、梳理,参加婚礼全过程。女婿必须在新娘下车时,将新娘抱入喜房中,门前地面铺上毡子、毯子等。喜车进村时,燃放爆竹,进门时鞭炮齐鸣。喜房贴“喜”字,门口贴婚联,新娘进家门,小叔子、小姑子、妯娌等亲友阻挡新娘入室,索要喜糖。男方家还要分发喜烟、喜糖给前来看热闹的人。
  开脸:新娘入室后要开脸,新郎官先揭去新娘红盖头,由伴娘用线夹的方法剪去额部汗毛。然后新娘洗脸后往脸盆内放上数十枚硬币,由小姑子倒洗脸水,得钱币。接着新郎新娘至香案前男左女右并列站定,准备拜天地。
  拜天地:男方父母坐在香案后正中央,司礼官唱赞:“新郎新娘一拜天地,天地人间日月同辉。二拜高堂,祝父母大人幸福安康。三拜亲友,生活美满年年富有。夫妻对拜,终生伴侣,真诚恩爱。”新郎新娘行礼致谢,此仪式完毕,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还要认亲改口(改变原来的称呼)。新娘面对新郎的父亲亲切地叫三声“爸爸”,爸爸喜悦应声。新娘再面对新郎的母亲亲切地叫三声“妈妈”,妈妈微笑应答,并回赠新娘红包,名曰“改口钱”。仪式完毕,暂时休息。
  宴席:凡办喜事者,都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事先下请帖,告知婚礼宴席的时间地点。婚礼日按亲属辈分的大小,亲友关系的密切程度“搭礼”送贺喜钱,几百元、上千元不等。宴席丰盛,县城、乡镇多数在饭店包餐桌,农村自家筹办的多。有12个菜的、16个菜的、24个菜的,烟酒茶糖、饮料、啤酒尽量食用。席间谈笑风生,猜拳行令,人声鼎沸。男方父母,新郎、新娘还要到席间桌前按长辈到晚辈的顺序给大家敬酒,桌与桌互敬互勉,笑语声声。
  闹洞房:晚上,平辈、小辈、妯娌等潜进洞房外窗前,偷听新郎新娘的悄悄话和动静,以此作为第二天耍笑的笑柄,谓之听房。也有的顽皮人事先躲藏在洞房内的隐蔽处,等新人熟睡,偷走新人裤子,使新人第二天啼笑皆非,无法下床,无奈高价索回衣服。洞房要点红蜡烛,一夜不灭,谓之点“长明灯”。还要在被褥下面放些红枣、花生,意为“早生”小孩。
  回门:回门又称“回三”或“忙三天”,新娘第一天娶来,第二天夫妻双双返回娘家,第三天再返回夫家。也有五天、七天的,但最长不超过十天。
  随着时代的变迁,旧婚俗逐渐消减,父母包办婚姻的陋俗基本废除,到八十年代有旅行结婚。夫妻领了结婚证后,到大中城市及名胜古迹旅游,参观游览,欢度蜜月。也有的举行集体婚礼,一切从简,受到民间赞同。
  在移风易俗的男女婚嫁中,农村普遍还存在要彩礼之风,巧立名目,把女儿作为交换金钱的商品。农村由于收入不高,财力不足,往往挪借于亲友贷款于个人,导致债台高筑,以致婚后家庭不和,夫妻感情破裂、吵架、离婚。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出现了“有女无男”的家庭。为了晚年有人照顾生活,招女婿倒插门。
  一九六六年的下半年,全国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运动。运动如暴风骤雨,席卷着城市,震荡着农村。运动一开始,在“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害人虫”的口号引导下,农村的造反派、红卫兵对旧的传统,旧的习俗坚决不让沿用,要以“移风易俗”的崭新姿态,“抓革命,促生产,树新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转折时刻,农村的婚礼习俗大改变,出现了“当天了”的婚礼形式。
  上午,新婚夫妇骑着自行车,到公社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民政部门不收工本费,每人赠给一本《毛主席语录》,一枚毛主席像章,让新婚夫妇佩带在胸前。
  中午返回男方家拜堂。院子里的正墙上已悬挂好毛主席画像,左右贴一幅对联,上联是“毛主席万岁”,下联是“共产党万岁”,横批是“新事新办”。媒人往院中一站说:“拜毛主席啦”。新婚夫妇身穿普通简朴的便装,微笑地站在院中央,媒人说:“一拜毛主席,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二拜共产党,感恩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三是夫妻对拜,小夫妻从今后要互敬互爱,争做时代先锋,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新婚夫妇礼毕三鞠躬,便双双步入洞房。有条件的便给看热闹的人和密友近亲分发些香烟喜糖。礼毕后,全家人、长辈及送亲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饭,婚礼即完毕,第二天新婚夫妇照例下地干活。
  如若那家大操大办,便会招来横祸,造反派红卫兵敲着锣鼓,用大纸报糊你的门窗。还要批判当事人的落后思想。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