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以她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辽阔美丽的自然风光,居于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草原南缘。在辽金时代,九连城区域已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清末民初,坝下宣化、万全、怀安、蔚县等地农民先后到坝上开荒种地,也有商都、兴和、天镇、灵丘等县的农民逐渐到坝上谋生,与当地汉族人同生同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塞外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斗争着。逐渐形成了当地的乡土文化,形成了丰富的民间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沿今可概为“民情质朴,风俗淳厚,礼仪遵古而又有地方特色,崇尚节俭”之特点。有“走胡里,逛山川,十里风俗不一般”之说,但总是大同小异。这些特点是历史的创造物,在传统的无限延续下,恰如一条奔腾的大河,难免泥沙俱下,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迷信色彩的另一面。这里仅把九连城区域汉族人民当时节俗、婚俗、丧俗、喜庆、忌讳五方面加以叙述。
节俗
春节(期间)
春节,也称“大年”,为农历正月初一。是当地一年中第一盛节。“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新装,儿子要花炮,焕然一新迎新春,气象万千展新貌”。人们的心情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在欢度此节中,当地人不惜花销。一进入腊月便做准备过年,杀猪、宰羊、压粉条、炸年糕、磨豆腐、炸麻花、做点心、购衣购物。民间有“要办年,不要超出阴历二十三”之说,老传统说“正月十三、腊月十九”为“羊工忌日”,这两天内什么也不要办。腊月初八,民间要用各种豆类、杂粮做“腊八粥”,以教育启迪后人勤俭节约。习惯以二十日为清理卫生日,所有房屋都要清理卫生,粉刷墙壁,装饰房间,张贴年画,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农历二十三,俗称“年关”,相传为灶神上天日,各家供麻糖(饴糖),下午吃糕。晚上写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灶门口烧掉,传说是让灶神吃了麻糖粘住嘴巴,到了玉帝那里,别说人间坏话,回来后把吉祥带到人间。
农历二十四,人们习惯性地贴窗花,窗花自己剪,图案各异,剪纸工艺精巧,反映了当地的生活气息及生活情趣。张贴窗花也讲究,左右必须是对称图案,不能贴单张窗花(意思是要成双成对,不能一意孤行。家中有故人的,三年内不贴窗花,不贴对联,叫忌孝)。
除夕,俗称“年初儿”大年三十,小年二十九,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整天吃好饭,喝好酒。早饭后,张贴春联(不在二十七八贴对联,有“七窟窿,八眼睛,有债还不清”之说),挂红灯、彩灯。再一次清扫屋子、院落、街道。将水缸等能装水的器皿全部装满清水(传说是今年已清清白白,圆圆满满完成)。傍晚,要将笼旺火的树枝、干柴放在院子当中,掌灯后,邻居亲友欢聚一堂,包饺子、玩扑克、打麻将,尽情寻欢,通宵达旦,民间谓之“守岁”。除夕夜,大人不能脱衣盖被睡觉,小孩老人实在太困,也只能穿着衣服在炕上躺一躺(传说是人有灵魂,年底要走一趟,不脱衣睡觉,灵魂走不了)。夜间零点整,各家燃放一部分爆竹,庆贺新年来临。五更时分,全家人聚在院中,迎接新年的曙光黎明,“笼旺火,接喜神”。早晨洗脸忌讳不能往地上撒水,不能扫地,不能掀揭柜子,不能动风箱烧火(传说是怕惊动天神),等太阳出来才可行。笼旺火时,将所有的房门都打开(传说让喜神自由出入)。然后,点燃已备好的树枝、柴草。顷刻间,各家各户烟火冲天,柴草、树枝一个劲地往火中添,火焰冲天,整个村庄红光一片,爆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礼花一个接一个绽放天空,展示着和谐盛世给万民带来的幸福安宁的生活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燃火毕,在火中烤一点食品大家分着吃,意为“旺火赠送来年一定风调雨顺”。长辈先进屋,晚辈后进。长辈进屋后给祖先牌位进香,然后晚辈给长辈“拜年”,说些吉祥词语“新年好,身体健康”,长辈回答:“大家同好”。长辈还得给晚辈发“压岁钱”每人一份。晚辈让长辈先入席,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笑逐颜开。品尝着桌子上瓜子、糖块、美酒、饮料,互敬互让。
凌晨,太阳未出,开始拜年。男女小孩到本村镇直系、旁系亲属及亲朋好友家中拜年。拜年人见面后说道:“新年好”,对方回话:“大家都好”。拜年人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吃糖果、瓜子,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会喝酒的必须与主人同饮三杯酒(特备的小酒盅),以表示对拜年人的欢迎。远方的亲朋好友电话祝贺新春,真是“一声爆竹庆国泰民安,三杯美酒祝人寿年丰。春入春天春不老,福临福地福无疆。”大年初一吃过饺子,人们争先恐后地去上坟(祭奠已故的人),各样食品都带上,供奉在坟墓前。
上午十点左右,大部分人都要走出自家家门,到大街上与街坊邻居会面,互相问好,祝愿。妇女们握手,拥抱,热闹非凡。男人们互赞互勉,畅叙和谐盛世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安康。
中午,个别地方还有迎喜神的习惯,人们约聚村边,骑马、骑摩托车到野外兜风寻欢。
初一有“早饭饺子晚饭糕,家庭生活步步高”之俗。家家早饭定吃饺子,晚饭定吃糕。
晚上,红灯高悬,彩灯高照。人们的心情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之中。有的乡镇村有文艺表演队演出文艺节目,还有的公映电影,看电视节目成了人们的习惯新风。初一妇女不做针线活,有初一“大忌针”的习惯。
初五,有“过破五”之俗,天未亮前揭起炕席把灰尘扫干净,把扫起来的尘土倒在村边的十字路口,插上鞭炮,鞭炮响后,尘土飞扬,谓之“送穷土,意为穷已飞走”。并把家中供奉的祖先牌位一同送出烧掉。再从十字路口捏些土,放到自家炕席底下,俗称“换富土”。初一至初五,生米不能下锅,食用腊月备足的年糕、肉类、蔬菜、麻花等。
初十有“耗子娶媳妇”习俗,晚饭汉人们都吃糕。晚上还在自家屋内的僻静处,放些食物,算是给耗子的贺礼。也有人在晚上用糕面捏十二个窝头,口朝上蒸熟,观察那个窝头中存留的蒸馏水有多少,就预示着这个月降水多少。初十以前忌妇女做针线活。
十五以前,不能吃莜面窝窝。习惯说是一开始不能窝住。民间流传着“懒老婆盼正月,馋嘴汉盼时节”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