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的手工艺及手工艺人(3)
时间:2017-11-03   作者:李富荣   来源:沽源网   点击:

  三、大二号的毡匠
  民国年间,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二号有了第一家毡匠铺。毡匠铺掌柜是来自蔚县的高福山。由于家境贫寒,18岁的高福山不得不只身到口外谋生。他先是在今苏鲁滩境内二道渠学艺,学习赶草地(赶草地是大二号商家对外贸易往来的一种方式,赶着牛车到盐淖拉一车盐,到张家口或多伦卖掉,然后拉一牛车货回大二号来卖)、剪羊毛、擀毡子等手艺活。学成后,就在大二号落脚,租广育恒的房子(现在在赵玉贵开小铺那儿)开起了毡房。为方圆二三十里地的人们用绵羊毛、山羊毛、牛毛等加工制作毡子、毡袜、雨簸箕(毡子雨披)等生活用具,收取加工费。
毡匠铺开起来之后,高福山的同乡胡凤原和王四诚陆续前来投奔,在毡匠铺里帮忙,也都学会了擀毡子,所以大二号的毡匠还有除了高家以外,还有胡家和王家。
  当年,擀毡子这个行当在半农半牧的坝上草原应该是很有市场的,高福山一家从开铺子以来,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解放初期还买了南当铺的旧房子,那可是全村唯一的砖瓦房。高福山和解放初期来投奔他的弟弟高福稳,及两个儿子高启、高俊都是大二号出色的毡匠。后来归入生产队副业队,做毡活,挣工分。高级社解散后,他家又重抄旧业,爷几个继续为十里八村的人们擀毡子,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结束了擀毡子生涯。 
  擀毡子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步骤如下:
  挑毛,把羊毛先倒地上,挑出粗毛。因为羊毛有细有粗。擀毡子,全是细毛毡子不挺实,全是粗毛又太挺,还扎人,所以得把一部分粗毛挑出来。
  去污,羊毛挑出以后。毡匠把羊毛摊放在地上。双手各握一条1米多长的细铁条,抽打羊毛,把里面的泥疙瘩打掉。
  弹毛,弹毛是毡匠露手艺的活,也是最辛苦的阶段。弹毛的工具是一张2米长的弹毛弓,10多厘米粗,由3节柳木制成。弓弦,是由羊肠泡制而成的,很耐拉。弹毛前,先在炕上搭一个平板案。弹毛弓用绳吊在房檩子上,弦要比板案高出两厘米。把羊毛摊在板案上。毡匠的右臂上挂一个皮套,皮套另一头连接的是一个“二节棍”。棍头内侧带抹茬,毡匠左手握住弓背,右手的“二节棍”伸进弓弦后,用力往回一拉,弓弦随即一声响,弹了一次。这就完成了一次弹毛,如此重复,随着“嘣嘣嘣”单调而又有节奏的弓弦的响声,羊毛一片片应声而落。最后,堆积成松散的棉花状,像飘落的雪,又像漂浮的云。
  弹毛时,尘土飞扬,羊毛满屋子乱飞,满屋子的羊粪羊尿味,令人喘不过气来。再者拨动弓弦,得全身用力。所以,这个活是整个制毡过程最苦最累的。
  摊铺,这道工序更讲技术,一定把毛铺均匀。先在地上打开一个大竹帘,毡匠左手掌戴上一个竹板,右手拿一个扇形竹叉。用戴竹板的左手抓一把羊毛,一点点往下扔,边扔边用右手竹叉拍打左手掌竹板,扔出的羊毛便被竹叉打得均匀散落下去。
  卷毡滚毡,大帘铺好后,就把帘子卷起来,在地上来回滚动。这时,需要两个人配合,一边一个,你滚过来,我卷过去。
  擀毡,经过几番翻滚,帘内羊毛稍微瓷实一点之后,用麻绳把帘子吊到脚跟前,一人抓住绳子的一头。然后,用脚往下蹬帘子。再提回来再蹬,往返下去,羊毛在帘子上渐渐擀实,成了片状。
  折茬,在大帘子上把毡坯子的四边卷回来,就是折茬。然后再压上些羊毛,再擀结实。
  洗毡,把擀结实的毡子和帘子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先用开水浇透,然后两个毡匠坐上去,一人扯一根绳,把帘子提起来,手拽脚蹬。这时,旁边要有一个人,要不停地往帘子上均匀浇热水。帘子里的毛毡随着脚蹬和水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厚,直到尺码达到需要时,洗毡结束。
  取齐,洗出的毛毡,形状不规则。毡匠就用左手提着短凹处,用右手去拍,几下就把短处抻齐了。
  搓棱,就是把毡子的四围弄出棱角,这样毡子就有了造型,很美观了。
  晒干,一起就绪之后就是晾干了,等晾号了,毡子就擀成了。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