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特别是北方人吃面制品比较多,调整以后铝的暴露量降低了。特别是对于重点人群儿童,膨化食品是儿童消费量比较大的食品,作为儿童来说,本身也是弱势,需要加以保护。因此,这次基本上在膨化食品中不允许再使用含铝添加剂。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把含铝添加剂的摄入量测算了一下,基本上降了一半左右。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王竹天 本报讯(记者谢绮珊)昨天国家卫计委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人对铝的摄入量偏高,此次最大的调整就是把以前可以使用在面制品中的含铝添加剂缩小到只能在某些食品中使用,比如油条等,经过调整之后,基本上可以减少国人一半铝摄入量。 油条依然要“拌铝”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王竹天解释,不是笼统地说7月1日就把含铝添加剂去除了,而是调整了一些含铝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当中的使用,最大的调整就是把以前可以使用在面制品中的含铝添加剂缩小到只能在某些食品中使用,比如油条等油炸食品。 卫计委食品司司长苏志表示,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同时,也要考虑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比如,粉条就是一种祖祖辈辈都吃的传统食品,但是粉条一定要加含铝的添加剂,不然就没有办法做成条状。“那是不是就不能吃?也未必。我们控制在健康耐受量的情况下,少吃一点就可以了,儿童再更加注意一些就可以了。” 另外,虽然海蜇的铝含量高,但此次并没有涉及海蜇的禁止条款,因为其“三矾二水”的工艺决定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王竹天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指导值是2mg/kg体重/周,但是我们经过风险评估以后,发现在北方地区尤其是面制品摄入量比较高的地区,已经超过这样一个指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项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四成食品铝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到9倍,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世卫组织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此前,标准规定,明矾使用量“按生产需要适量添加”,铝残留必须≤100mg/kg干品。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监测,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铝含量令人担忧:市售烘烤面食(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mg/kg,市售蒸制面食为149mg/kg,油条为495.6mg/kg。而颇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300mg/kg。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次测定发现,常见的膨化食品中铝超标的达三分之一。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