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0)
时间:
2017-11-05 19:04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贾富海
点击:
次
五
大二号有讲不完故事,是一种豪迈的精神,是一种无敌的力量。是一条撒满阳光的路,是一面飘扬在沽水蓝天上的旗帜。
大二号人,节俭勤快、和谐团结、敏锐慧智。在两百多年的历史岁月里,从不言败。凭着执着、诚信、智慧、奋进,走出了一条充满阳光的路。无论是历史年轮的荆棘艰难,还是沧桑巨变;无论是岁月年华的流光溢彩,还是消沉暗淡,他们总是以坚强,以尊严,走出自信,走出光明!
清人入关后,一扫明人封关闭户残留的千里积雪,把牛、马、驼、羊漫撒在关外碧绿的草原上。康熙再度开通北方草原的“丝绸之路”,推行蒙汉通商。丝绸之路上的旅蒙商人,就成了传播华夏文明连接外蒙的使者。一些留住在大二号的使者逐而成了这里的先民。他们在这里勤恳创业,勤俭持家,繁衍生息。生斯于里,逝不离去,久住亦为故里。不论是汉族、回族、还是蒙族、满族,他们就成了大二号人。他们在大二号生活。他们的故事,也就成了大二号的故事。他们是大二号,大二号也就是他们。
大二号人是一个整体,在大二号以外,都把大二号人称为“号头人”。在沽源的每一个地方都知道“号头人”轻快、团结、精明、能干、心胸开阔、乐善好施。“号头人”追逐时代不记前嫌,适应形式不固步自封,保家卫国不畏惧强敌。
在清代,大二号人依托草原商贸经济的昌盛,入行经商,把生意做到了外蒙、中亚,也做到了皇城北京,码头武汉,商都上海。他们靠信誉赢得天下,以品牌特色占领市场。大二号的买卖人,名扬塞外,走红了大江南北。
民国十五(1926年)年之后,军阀混战,繁荣昌盛的大二号经济萧条,生灵涂炭。1933年日寇入侵察东,多伦沦陷。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部收复多伦。大二号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日同盟军捐资捐物,并有多名回民同胞为同盟军为做引路向导,直接参加收复多伦的战斗。
全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大二号人在我平北地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抗日战争的烽烟烈火燃遍了塞外草原。马龙河,杨桂兰等人秘密参加党的组织。以法镜臣为首的多家商号,秘密为抗日武装力量,购买和运输武器弹药。“德茂昌”成为我党的地下交通站。大二号人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开始后,大二号人,积极参军参战。平津战役开始后,马龙河,马文信等人组织了200多人的担架队,到解放新保安的战斗前线护送伤员。大二号人,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演绎过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胜利凯歌。
新中国成了后,大二号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着力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期间虽然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的坚强信念丝毫没有动摇。光辉瞩目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在大二号这片沃土上生根、开花、结果。
大二号在五十年代顺利地开展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小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度过了充满感慨万千的峥嵘岁月。六、七十年代,大二号人用火热的激情,推动着历史的巨轮。大二号人为争得在各项生产中的优秀和先进,组建过“青年突击队”,成立过 “英雄民兵连”,涌现出很多的时代典型人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大二号人思想观念得到了新的解放,大踏步地走在改革开放的阳光大道上。一向以有经济头脑,善于经商,勤于吃苦的大二号人如同久旱逢甘露,又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出现在沽源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宫续录办起了“白铁加工厂”,马献武办起了“肠衣厂”,他们和很多人成了“万元户”,出席了全县“万元户”表彰大会。在上世纪80年代,家庭年收入上万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随着历史发展进程,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1984年建立大二号回民乡,大二号人又以新的姿态、新的思想、新的面貌走进了新的纪元。建乡伊始,大二乡党委政府就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提高经济发展指数,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主要工程。虽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一工程产业并没有如愿,但大二号人的思想得到了提高,在改革中思变,在思变中寻觅,在寻觅里奋起、拼搏!有马献武,张立占等一批人带着智慧、轻快、激情和雄心走出大二号打拼天下,把大二号人从不言败的精神弘扬光大。
大二号人的另一面是友善、团结,善于助人,一处有难,八方支援。2003年的秋天,一场特大的洪水灾害袭击“地字五号”村,大二号自发组织起100多人的救援队伍。时任大二号村党支部书记的李耀武、退伍军人王江,不顾个人安危最先跳入水中救人。回民杨春堂把10多个汉族兄弟接到自己的家中,还有戴震铎、刘海、王春等许许多多的大二号人,用一腔热血,一片爱心,把大二号的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就是这些极其普通的大二号人,用质朴的豪情,凿刻过亘古永久的历史丰碑。
现如今大二号人在乡党委、乡政府的带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畜牧舍饲养殖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经营同步发展,他们用心建设着美好的家园,用智慧和汗水描绘大二号的一山一水,让这个“百年古镇”也永远焕发着新颜!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