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遗址 就目前调查所知共七处,它们是小宏城遗址、大宏城遗址、田家营遗址、二道渠南遗址、二道渠北遗址、马神庙遗址和梳妆楼古迹。马神庙为一古城遗址,系元代明安驿故址,关于它我在《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及明安驿故址考辨》中已做叙述(见《河北师院学报》84 年第4 期),这里不再赘言。 (一)小宏城遗址 该址为一古城遗址,位于小宏城子村北侧,东距闪电河里许,东南到陉谷西口约十五里, 西南去囫囵淖约三里。址西、南地势呈垄状隆起,东、北平坦开阔。由小宏城、东小城、芨芨包三部分组成。 小宏城,即元代察罕脑儿行宫(又称西凉亭) 故址,平面作长方形,南北长374米,东西宽310米,平面布局方向南偏东4°。 垣墙黄土板筑,夯层15—20厘米。群众介绍,各土层杵有间隔不一的窝臼,上下两层成凹凸接合,非常坚固。土墙外表两侧用赭白色不规则形板石加白灰砂浆砌包。由于群众掘墙取石测知:西垣外表石墙底部厚110厘米,里墙60厘米;北垣外墙底部60厘米,里墙50厘米;东垣外墙地槽宽65厘米,判断东垣与北垣石墙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该地槽在门址处呈弧形弓曲,这种设计在其他古城还不多见;南垣上已盖民房,无测。西垣里外石墙每高一米有七厘米收分,可能另三垣也如之。小宏城垣墙外表懿石,明人金幼孜《北征后录》说“元西凉亭故址,四面石墙未废”,所言石墙即指此。小宏城垣墙内土外石,结构跟元之上都皇城(在内蒙正兰旗五一牧场境,今呼照苏乃木城)和东凉亭(今多伦县白城子) 墙体结构一致(尺寸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元代早期草原上皇城构筑的一个特色。现在石墙上部已全被拆除,下部被风沙掩埋,石块也大部被挖出,只存一圈残颓的土垅。西垣土垅最高,从石墙基底量起残高为3.5 米,残顶宽3.1米(按取石留下的墙槽计,含墙槽) 据此按一米有七厘米的收分推算,原墙底宽约3.5米,高7 米。垣墙四角明显低下,判断有角楼之类的建筑,后被拆除。 东、西、南正中辟门,无瓮城。东、西门址宽8米,附近有大量砖瓦,判断筑有门楼。南门因盖房无法考察,但据群众介绍,南门址也有大量砖瓦,并曾从门址两侧掘出两个直径约1.5米的鼓形汉白玉石刻(现存村内,已被改做成饮畜槽)。据此判断该门也有门楼,而且规模要大。 南门有一条方砖铺道(现已拆取) 直通城中一座大台基。该台基位于中轴线上偏北,平面呈偏十字形。周边已倾圯,南北长约70 米,东西35米,高3米,夯土筑成,上铺方砖(现已拆取)。基表乱散大量型制不一的素面内饰布纹灰色板瓦、筒瓦和灰色直纹砖残块,并有黄绿色琉璃砖瓦、兽面或纹饰瓦当、滴水、汉白玉石刻、砖刻残块(照一) 以及钧窑、磁州窑等瓷片,无疑这是一宫殿遗址。周伯琦《扈从北行前记》云: “至察罕脑儿,其地有行在宫曰亨嘉殿,阙庭如上京而杀焉”, 《马可· 波罗行记》(冯承钧译)也说察罕脑儿“城中有大宫一所”,这个大台基就是亨嘉殿遗址(《元史·拜住传》和黄缙《金华集·拜住神道碑》均作亨丽殿)。 该台基四面又有10×10米土台基一,20×20米土台基二,18×20米土台基七,依中轴线称对布列(图三)。现上面已耕种,据群众介绍,早先上面遗物同大台基,唯琉璃砖、瓦和汉白玉石刻少见。 城内特别是大台基上先后出土汉白玉雕琢成的螭首、柱础、偏孔平板(照二·1)、(照二·2),白釉梅瓶(腹中书“内府”字样,现存张家口地区博物馆),唐、宋、辽、金、元、清代铜钱,还有经火烧过的红漆松木断柱等。从后者判断该城毁于兵火(群众称之火烧城,) 这是元至正十八年的事情。(11) 城外曾挖出过榆树朽根,并有孽生榆树伴生,这跟周伯琦《察罕脑儿》诗所云“丹垣护碧榆”的记载相合。 小宏城东35米有一小城,北垣较大城北垣错后6 米,当地称之东小城。平面作长方形,南北长108米,东西95米,平面布局方向及垣体结构同小宏城。 现石墙已取尽,从留下的墙槽残毁段看,四垣里外表石墙都在50厘米左右。残存土垅高约1—1.5 米,北垣最高处(1.5 米) 残顶宽约2.5米(按石墙槽计,含墙槽)估计原墙底宽3米,高不逾丈。 南垣正中辟门,无瓮城。 城内有一组大型建筑遗址群,基本由倒塌物堆积而成,高约1.2 米,无明显台基,平面布局呈品字形。由于群众掘取基础测知:北面正房址东西长28米,南北16米。东西两厢布局对称,各由两座南北相连的建筑组成。南面址南北长28米,东西18米,前出月台(南北长8米,东西3米)平面呈凸字形。北面址长、宽各12 米,前后墙较南面址前后墙各缩回3米。城门西侧有5.5×5.5 米房舍遗址一,北、东向开二门。北垣内侧有7.5×6米房舍遗址一,南向开一门,门前有石径通正房前面。据此分析品字形建筑群没有院墙连接。 建筑群址表除小宏城所见遗物外,尚有龙泉青瓷、钧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等样式瓷片,鸡腿瓶、碗、罐、盆等陶瓷器残片,特别是施黑赭或茶末绿色釉型号不一的厚沿广口大缸残片尤多。1978年,当地群众在东厢房址东南角下挖出剖面呈工形、高1.2米,直径21厘米,两端直径30厘米,端面凹陷的生铁柱二,36斤重砖形铁块数十,约140×90厘米铁框二。掘者回忆,二铁柱东西并立,相距丈余。每柱环围砖砌矮壁,围内地面铺以砖形铁。二壁围由一小段夹墙连通,整体平面呈,两端各嵌一铁框。上述遗物现仅存铁柱,柱表粘有炭渣,判断这是一形制殊异的炉灶遗址。由于倒塌和非科学挖掘,详状已不能实。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