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史汇编
凉陉调查报告
时间:2018-04-17   作者:尹自先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凉陉(西),辽代又名炭山,金以后别称金莲川,是辽、金、元时重要的政治活动区和著名狩猎、避暑胜地。承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陈得芝先生建议,自1980年以来我们多次深入实地调查,现将收获简述于后。

  自然环境
  凉陉位于河北省坝上(内蒙古高原之一部) 东南陲,闪电河(滦河上源)上游一带,南距独石口约九十里,现分属于河北省沽源县闪电河、平定堡及丰宁县骆驼沟三个乡管辖。
  它东邻坝头(即今河北省张北县狼窝沟,丰宁县东猴顶山,围场县老窝铺和姜家店一线的大马群、白岔、苏克斜鲁等联山,又称大坝。该坝头背靠内蒙古高原,俯瞰内地,断南北,割寒暖,古来是大漠与中原的天然分界,史籍称它“实一形胜之区(1)。”) 的东段(俗呼东坝头)。该段坝头形势尤胜,海拔一般在1800米左右,有的山峰则高达2000米以上,从东南而望,险峻巍峨。这里地衍气清,几乎每一沟谷甚至半山腰上都有泉水在萦纡,北麓水即闪电河源。土质为暗栗钙土。以灌木、草类为主的植被生长畅旺,阴坡多生桦、椴、杨、榨等天然次生林及落叶松等人工林。清中叶以前林木更盛(2),适宜野生动物栖息,至今仍出没狼、狐、狍、兔。上述地貌跟围场相近,辽文献所记帝后行围之炭山即此,金人蔡松年《晚夏驿骑再之凉陉,观猎山间,往来十有五日,因书成诗》(3)中有“老松阅世九千尺”“古树寒泉更深绿”句,也状的是此。
  东坝头西侧是一条狭长的平川,闪电河主源经其间。该川中部是一方圆十数里的沼泽滩,俗称大滩。
  又西,是大马群山自独石口北来的余脉。该山脉完全处于高原之上,除狼尾巴、蝈蝈山等,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五十米。山间极少泉流,土壤贫瘠,草类矮小稀疏, 不生树木。据史书记载, 辽、金、元三代也是如此,元人乃贤《担子洼》诗序云:“其山无林木蔓草”。担子洼在独石口北三十里(4),为此余脉属山。所形胜的是,该余脉伸至狼尾巴山骤然中断,从蝈蝈山又起,中间形成一条宽约八里、长二十里的陉谷,正对大滩。可能凉陉得名由此。
  再西是一道平滩,南接独石口,北连古开平,古来是南北要道。该滩自沽源县石头城子村以北滩面开阔。近陉谷处以沽源县小宏城子村为中心,方圆十余里内古遗址集中,当是凉陉中心地带。
  水文。凉陉中心地带水源丰富,闪电河经大滩西出陉谷,在小宏城子村东纡绕北上,村周又有囫囵、公鸡、水泉、大宏城四淖(湖泊) 环屏,前者最大。《马可·波罗游记》(陈开俊等译)描绘元代察罕脑儿行宫(故址在小宏城子村)环境说:“许多湖泊和溪河环绕其间”。据此,古凉陉水源分布状貌跟现在相差不多,而蓄水量则胜于今。史籍记载,辽时挨近坝上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的达尔淖(时称达里泊) “幅员三百里”,(5)到清中叶“周广二百里”,(6)水量减损三分之一;沽源县九连城淖(古称狗泊)元初“周可百里”,(7)到民国时“宽十余里, 长二十余里”, (8)周约七十里,水量也减损三分之一。差不多时间内都减损同等水量,不是巧合,正反映古代坝上湖泊蓄水量胜于今的情况。据沽源县水利局资料,五十年代初囫囵淖水域面积14000多亩(今仅存一半),我们权且以此按三分之一减损量推算,古时该淖应在两万亩以上。
  凉陉水源充裕,水产也富饶。繁衍鱼类,栖息水禽,还含有盐、硝等矿物质。冬春之际,水位下降,矿物质析出,沿岸洁白耀眼,被风吹动,如白雾浮空。元人周伯琦说察罕脑儿(蒙语“白海” 意。即今囫囵淖)“下有灵物,气皆白雾”。(9)其实原因在此。当地群众介绍,早先公鸡淖产土盐(一种含硝的末盐),民国时尚扫煎,看来古时为盐池。距此西二十里有一单木淖,至今还产这种土盐。
  植被。草类畅茂是这一地带的另一特色,特别是闪电河两岸,川衍原隰,草深没膝。近些年盲目开垦,载畜量加大,草势已逊色,但仍较坝上他处畅旺。被古人誉为“寒乡绝艳” 的金莲花也还零星可见,而在东坝头各沟谷中依旧一望烂然,令人油然想起“金莲川” 的称名。草间不时可见飞鸟,据老年人回忆,五十年代初这里草茎还很高,内中栖息狍、兔、鸿雁、鹧鸪等兽禽。《马可·波罗游记》记察罕脑儿一带, “这里又有一块美丽的草原,成群结队的鹤、雉、鹧鸪和其他各种飞禽飞来这里栖息。平原上可猎的禽兽非常丰富”,应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金史·章宗纪》说完颜瞡在金莲川一天就“获鹿二百二十二”,第四天“上亲射,获黄羊四百七十二”,这样大的猎获也是可以理解的。
  气候。和坝上其他地方一样,冬季处于蒙古高压控制之下,据沽源县气象资料,一月份(冬季代表月) 平均气温-18℃,寒冷异常。入春后蒙古高压渐衰,但仍受其影响,高空也以西北风为主,代表月四月份平均气温3.4℃ (上旬-0.3℃,中旬4℃,下旬6.5℃)。夏季气温大幅度增升,但并无明显夏季气候(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气温17.8℃,凉爽宜人。秋季蒙古高压又日强,代表月十月份平均气温2.8℃。陉谷以东受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影响,又较小宏城子一带低一度左右。
  从一些物候现象判断,古凉陉与今气温差异不大。元人王恽有《中堂事纪》,其中有关于此地物景的一些描绘: “(三月)十五日丙子,停午至察罕脑儿,时行宫在此。申刻,大风作,玄云自西北突起,少顷四合,雪华掌如,平地尺许,乱滦河而北。次东北土蝼下,群山纠纷,川形平易,因其势而广狭焉。泉流萦纡, 揭衣可涉。地气甚温, 大寒扫雪, 寝以单韦,煦如也。沙草甬毛茂,极利畜牧。按地志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凉陉一带,辽人曰王国崖者是也。” 三月十五约在公历四月下旬或前后, “大风作,玄云自西北突起,少顷四合,雪华掌如,平地尺许” 正是蒙古高压继续影响的表现。但毕竟是春季,从“泉流萦纡” 看。跟现在当地溪河终冰期为四月上旬,泉流能够萦纡自如要在中旬以后的物候近似;从“沙草甬毛茂”看,草如甬毛(鸟兽贴近皮肤的细软毛),表明时己露出地面,尚未展叶,这跟现在当地优势品种披碱草四月二十三日前后出露地面的物侯差不多。当然,古今历法不尽一致,夏历与公历的对照也有一定的偏差,而气候本身更是变化复杂,通过这些物候现象还难以做出一个精确的判断,但元时气温与今相去不大还是可以肯定的。辽、金两代跟现在也差不多,至少说夏季也是凉爽的。《金史·董师中传》记金世宗将幸金莲川,师中谏阻,世宗解释说:“朕幸山后无他,不禁暑热故也”,辽帝后在炭山“建凉殿,纳凉于此”,(10)当然也是相中这地方夏季凉快。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