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的药房(5)
时间:2017-11-03   作者:徐国风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德和李药庄
  “德和李药庄”的主人李培林,祖籍邯郸市武安县,这里有很久的中草药产销历史和传统,李氏家族的几代人中,大多都做过中草药业的生意和经营,解放初,在大二号开办德和李药庄五年有余。
  武安县位于太行山脉南端的东麓,地处山区,盛产中草药材。当地人从把本地自产自采的药材带出去卖,逐步到成群结队地去外地贩卖药材,从事药材生意。以手推车、肩挑等方式,凭借两条腿,几乎走遍了我国华北、东北和黄淮流域的城镇和大小村庄,以智慧、勤奋和能吃苦的精神,闯出了天地,创出了事业。东北曾有过“鸡叫狗咬冒烟村,都有武安卖药人”的说法。武安以药商为代表的商业经营,从清代中期开始,就已闻名于中国商界。
  清末民初,成批长城以南的汉人到西口外入蒙垦荒,使那里的甘草货源变得十分充足,大批药商看准了这一生意良机,涌入这里收购和贩卖当时市场销售价格不菲的甘草。李培林的父亲和叔叔在这一时期,从武安老家经营已久的“义兴李药庄”分出,弟兄俩举家到内蒙古集宁市开设药房,起名“德和李药庄”开始营业,药房开始以收购甘草等药材为主,逐步扩大到中药炮制加工和丸、散、膏、丹制作,以及中草药的批发和零售,同时老弟兄俩还轮流坐诊行医,规模与生意颇为可观。李培林自幼生活在父亲和叔叔身边,伴随长辈在药房里成长,熏陶和感染,加上本人的学习与父辈的训教,奠定了药业经营和行医的基础。
  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后,支撑若大药房李培林已显力不从心,“西口外遭荒旱”年间,生意日趋萧条,李培林先生走上了从西口外到东坝外的路,几经辗转后,在当时沽源县驻所的小河子村落下脚,继续开设药房行医,同时制作些小批量的中成药用于批发和零售,由于药品包装的档次低,销量不好,余下的自制药品作为零售和自用。
  解放后,宝源县分为内蒙宝昌和河北沽源两县,李培林先生在沽源县新驻所的平定堡镇,开药铺行医一段时间后,于1951年迁到地处沽源、丰宁和多伦三县交界处的大二号开设药房。当时只有周边的县城有药材批发,他看准了处于三角地带且商贸甚为繁盛的大二号,是开设药房的好地方,继“德和李药庄”老字号在这里开张营业,经营药材批发和零售,不再坐诊行医。凭借老字号药房的名称和原有印章,与原来经常来往京、津等地药厂,重新联系,继续业务往来。从北京的同仁堂等药厂、广州佛山制药厂和天津等地进货,在大二号批发零售。药房雇用1名长期工,和时间不定、人数不等的临时工,分别担负接送货物、药品打包和药材的粗细加工等。无论外地和附近的客商,药材进货与批发的业务相互往来,传统一贯地讲究信誉,以印章和署名为凭,偶尔货与款出现差错,谁差谁补,互不欺瞒。
  德和李药庄的开设,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二号本镇和周边的药铺、游医,方便了百姓群众。
  1956年公私合营,药品与设备作价归公后,李培林先生先后安排在大二号医药经理部、石门子卫生所和沽源县医院工作。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