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烟草业所带来的利税十分丰盛,但吸烟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也十分巨大。例如,2005年烟草产业利税总额为24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的1.30%,但是因吸烟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保守估计高达2526亿,相当于当年GDP的1.37%,其经济净效益为负值,约为126亿元。到2010年,烟草产业所带来的社会负效益扩大到618亿元。这表明,因吸烟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和经济损失已经超过了利税总额。除了经济净损失之外,如果要从难以计算的社会净损失来看,会更大。烟草的危害胜过雾霾,根据“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2010年造成疾病负担的前五位危险因素依次为不健康饮食习惯、高血压、吸烟、环境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因此,烟草产业一家独荣,全社会受损,突出表现为3亿烟民以及7亿二手烟受害者,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不是要做强做大,而是众矢之的,必须大做减法,全面调整、限制、压缩我国烟草需求与供给总量。从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消费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全面控烟国。专家建议,中国应实施“全面控烟”战略,在加强需求侧控烟的同时,从供给侧推动烟草产业转型,从而压缩这一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烟草行业虽然对于财政和就业有着一定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断下降的。以控烟为导向实现烟草产业转型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和谐创举。作为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烟草产业的转型实践与经验将为其他国家提供示范,中国控烟成功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控烟的成败。课题组研究认为,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和渐进式的转型推进方式,完全可以实现烟草产业的转产转型,最大限度的减少控烟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为此,课题组设计了烟草产业转型的“三步走”方案,分三步减少烟叶种植面积、压缩产能、促进人员转产分流,实现产业的平稳转型。配套的政策包括推进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综合的产业调控政策,实施补贴和转产政策,建立转型进展的评估机制以及严格执行各项控烟政策等。其中特别是建议实现政企分开,破除部门利益;建立“烟草产业转型专项基金”,用于解决烟草产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转业烟农、转产工人和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