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来,人们办理丧事按当地风俗环节甚多,一般分入殓、报丧、戴孝、掘墓、烧纸、出殡、埋葬、圆坟等步骤,那是百年来丧礼的传承。丧礼期一般三、五、七、九天内进行,每天好像都有成习惯规律的特定任务。以七天葬礼为凭叙述说明: 第一天,病人奄奄一息时,速穿“装老”衣裳,一般从内衣到外衣,都要换新的,女死者穿绣花鞋,头戴花冠。死者停止呼吸后仰卧,面盖遮面纸,上面盖红布苫单。白天死者,用门板停放尸体于炕上,等到夜间十点左右,夜深人静才能入殓。入殓讲究很多,先置七枚硬币放到棺底,谓之“垫背钱”,闺女、媳妇(女性亲人)到大街十字路口“装吉枕土”,用白布缝制成三角形袋枕状,放在尸体脖子下面为枕头。棺底铺褥子、线毯。尸体入棺,死者亲属守在左右,必须有不沾亲的老年人抬尸体入殓。长子或次子趴在屋门框下面,让尸体从儿子(女儿)身上越过(传说尸体不能过门坎),放入棺中。尸体面部衬新棉花,脚底垫棉裤,其余空隙用生前衣服填紧。尸体入棺,口中放一枚硬币(有的在临咽气时放入),将口揉紧,整容。再撒十几枚硬币于棺中,撒少许五谷杂粮,把死者生前爱好之物也置于棺内,方可盖棺盖。若是妇女亡故,要等死者娘家人来见了面,方可盖棺,外套棺罩,完毕。(棺木不用榆木和椴木,因与“愚”“断”谐音)。亲属举哀哭悼,男哭女嗥,内容多为哭诉失去亡者的痛苦及养育、培养之恩。死者入殓,习俗有死者不能穿带毛的衣服,裤带不能系皮的,以免来世变牲畜(迷信说法),棺内不再垫谷草,后辈子再不出草木之人。入殓后,设灵堂供桌,举行祭奠。供桌上放供品,燃香烛,点长明灯。上供品时参加丧礼的人均跪于灵堂前。 人亡故后,家人要把噩耗及时通知亲友,谓之报丧。本村、邻村的亲友,当天来的及的用事先准备好的白布破孝,报丧时送之,以亲属的亲疏确定所送布的数量,亲多疏少。女死者的侄儿(祖家人),男死者的外甥(祖家人),表兄弟姐妹(同辈人)最亲。不论居所远近,想方设法第一时间通知到,人不能去的,打电话、发电报。报丧者见了亲戚时,单膝下跪,把孝布双手托举过头顶,让其接纳。对方接孝后,捧于手中。女人要到大门外坐地哭几声(不能戴哑巴孝)。然后报丧人详细告诉去世人的死亡原因及烧纸出殡的时间等,报丧务必在前三天完成,报丧人必须是本家人。 第二天:请一名有经验的人主持丧事,称“总管”。由总管安排前来参加丧礼的人的衣食住行,还要详细周到地计划出丧礼期间的各种费用,物资的采购、储存,伙房的地点、炊具的配备、订鼓匠等一切事情。 未送到孝布的,必须抓紧送,一路人马转不过来,多路人马齐动。这天要搭建灵堂棚、鼓匠棚,外出采购菜、肉、油、煤等,备足后面所需物品,拟订帮忙人名单,通知帮忙人早做准备,第二天早早上工,一般的为12人或16人。 破孝、戴孝、缝制孝衣,塞外人极为重视,极为讲究。儿子、儿媳、女儿穿全身孝,腰系麻拧绳,头顶麻纸上糊着麻片的孝帽,孝帽尾部是燕尾形,如是父亲亡,燕尾右压左,如是母亲故,燕尾左压右。孝衣毛边在外,宽大,有戴丑孝之说。侄儿、侄媳妇一般要穿全身孝,不系麻拧绳(儿子和侄儿区分)。孙辈白孝帽上加红布小三角,外孙白孝帽上加蓝布小三角(孙子和外孙的区分)。女婿头戴白布圈,腰系腰孝。有“孙子孝,两头绕,孙辈只戴头脚孝”之俗。缝鞋孝,如是父亲亡,母亲健在,左脚鞋后跟留出,不缝严,右脚缝严。若是母亲亡,父亲健在,右脚鞋后跟留出,不缝严,左脚缝严。若二人都故,双脚鞋后跟都缝严。凡参加丧礼的人,丧家均给一条白布系在上衣扣上或胳膊上。鼓匠的鼓也要给六尺布围上(其实只要布不围)。近年,机关干部多有免去上述戴孝俗,仅胸前佩戴白花或臂缠黑纱。所有孝衣第二天上午缝成,凡参加丧礼亲人全都穿戴上。 第三天:乡间多有请“阴阳先生”之俗,先生根据亡者的属相,生辰八字,批阳,剪“岁头纸”。纸的张数是死者年龄数加天地各一张之和,剪成链条状。一端捆在木杆子顶部,旁边再栓一个生铁犁铧(意为死者铁了心离开尘世)悬挂于大门外(男左女右)。还要写一张“讣告”或“告白纸”贴在泥板上(搭炕用的泥土坯),内容有死者的出生年月,终年高龄,依次写儿子、侄儿、孙子的姓名(只写男,不写女)。结尾还有“亡者八字与去世时辰的相妨相克(迷信说法)”立靠在大门外墙根下(男左女右立放)。 掘墓、破土:人死三天后,上午必须破土掘坟,带馍馍、纸钱、香及银器,无纯银以假银代替。参加破土的人有祖家人、儿子、女婿、掘坟人组成。“破土”又谓“开墓门”。掘坟前,儿子以银器在选定的地点上化拟掘墓形状、面积并点纸、烧香、供馍馍、敬土神(迷信说法是供了土神,得以允许,方可破土)。破土的东西南北角各一铁锹土、一锹中心土,按方位放在离墓地较远一点的地方,待埋葬时首先放入。掘墓期间,墓地不能离人,不能中断,每天掘一点,到下葬前一天完成。选墓地安葬忌讳“天坑”,如犯“天坑”,主坟不能入,另选新坟址。如夫妻有一方早故,此时要合葬,就将“干丧骨”起出,另装简棺,待埋葬时一同入葬。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