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红色沃土丁庄湾
当前位置: 主页 > 丁庄湾 > 沃土佳话 >

山里人耕种劳作花絮(2)

时间: 2017-03-30 19:44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关继花 点击:

  场院里飘荡的长调
  深秋季节,在乜虎沟村,新开的泥场,平展如镜。各家的场院都铺晒着各种杂粮,有胡麻、菜籽、蚕豆、和各种芸豆。在秋阳的烘烤下,豆角发出轻微的叭叭开裂声,收获的季节,村民们都在各自忙碌着。
  碾胡麻场多用碌碡,套上骡子或马后,主人站在中央,一手控牵牲口缰绳,一手持长鞭,每甩出一个响鞭,便喔----- 嚎——嚎的唱出一串宛转悠扬的音符,拉碌碡的牲口就一圈接一圈的跑压在庄稼上,直到碾净为止。
  豆类如果放不开碌碡,就用连枷打,随着连枷的起落,有节奏的乒乓声清脆悦耳,豆粒在连枷的拍打下纷纷跳出豆荚皮,钻入豆秸下联欢。秋天的场院是最愉快的地方,因为那儿是一年辛苦的收获地,所以笑意挂在被风吹日晒变红了的一张张脸上。
  沽源的秋季,天高云淡,青松郁郁葱葱 ,桦树和白杨的叶子变得金黄可爱,杏树和香枫一色,俱是红艳艳如火。在红绿相间,层林尽染的山野里,不知疲倦的蝈蝈儿在暖融融的秋阳里起劲的合唱着,如梯的山地里没有了收割的人,只有一辆辆拉庄稼的车在奔忙着,农民的劳动方式由收割时的统一战线,演变成场院里的分工合作,一般是青壮劳动力赶车拉庄稼,其余人则在场院收打杂粮,兼管垛莜麦。每当满载而归的车辆进场,妇女们便放下手中的活计,帮着垛莜麦,垛莜麦犹如建高楼,先从打根基做起,将莜麦捆一个个直立在垛中心,随着一圈圈的加大,有麦穗渐渐向中心倾斜,当底盘够大后,开始转着圈望高垒,要求外圈整齐稍收,里边挤紧压实,以此类推,每拉回一车,妇女们就蹬梯上垛,接住甩上来的莜麦捆儿垒在脚下,直到封垛口,力求平坦,夏雨雪不露垛为宜。垛好后的莜麦垛,像一个个金黄色的大窝头罗列在场院里,待脱粒的莜麦垛大小,是人们全年辛苦的汗水结晶。
  经过长时间的种、锄、割一系列劳作,才有丰收硕果,收获多少,除去自然因素就是人们精神变物质的转化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种地四季相关联。农民从春节开始就为种地搞谋划预测。还有的人在正月初八那天,用荞面做成12只灯碗,放到锅里蒸熟,象征十二个月份,按顺序第几个碗里有水,预示几月不旱。此民俗虽无科学依据,但却是农民渴望找到自然规律,决定种什么作物的有益根据。
  当清明节时的春雷响起,农民就开始修理农具,磨地,送肥。调换籽种等一系列备耕事项。在布谷鸟的叫声催促下,人们便一垅垅,一块块的耕种,他们洒下的是籽种,更是生活的希望。从种开始的盼望一直延续到收:盼风调雨顺,盼苗齐茁壮、盼无病害、盼丰收。
  烈日下,农民那一双双粗糙的手像哺育幼婴一样静心管理着田间禾苗,锄完头遍锄二遍,锄完三遍拔大草,农民对土地的那份爱,对庄稼的那份情是朴实而真挚的。秋季收获的粮食,是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凝成的。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伟人毛泽东主席也曾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之论。就连农家的春联也多见,柴陈高北斗,米积胜南山的字样。历来粮食是民之根本,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过去漫长的农耕文化中,视粮食为天物,用镰刀收割庄稼,力求干净茬低,割时没捡净,就用耙子搂一遍,做到颗粒还仓。
  过去用连枷打场,一般当日不扬(战乱年例外),每天打下的粮食,同糠皮堆一个大稳堆,待全部打完后一起扬,启场(往家收粮)那天,为取吉祥之意,将扬干净的粮食摆成金龟样,具体摆法是:粮食整成椭圆形,用场里家具做装饰,柄把插入粮堆,外露部分是,两个大耙齿对分上下,中间为木锹,下面放簸萁,上面扣筛子,象征头、齿、舌,四把木杈为足,连枷扇饰肋部花纹,扫帚作尾,摆成后,人们在金龟前面上香摆供品,谢天地赐粮,也祈求粮食多收,此仪妇女不参加,礼毕,开始往家运。
  过去储粮多为挖地窖,大小根据所需,四周苇席或胡麻柴围衬。窖底铺莜麦糠防潮,装好后封口。此法只宜冬藏,开春后地温回升,粮食变质。沽源县1930年粮食大丰收,曾有借粮一石,还粮八斗的往事,也许是因储存无计才出现的现象吧。
  乜虎沟的场院,和其他农家场院一样,是农家收晒粮食的必备场所,也是农民辛劳的总结展示,场院里那动听的连枷声和悠扬的吆喝声,是最欢欣的音乐!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