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沽源草原的游牧文化
时间:2017-11-10   作者:贾富海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多少年来,我不止一次地披着淡淡的晨曦,站在小小的山坡上,置身于浓浓的暮色里,踱步在草原上,眺望着遥远的天际,不停地想着,也许你和我同样也这样想着。
  我想是谁,是哪个民族,是哪个部落,最早发现了这片美丽的草原,把驼、马、牛、羊,家禽六畜,领到了草原上。追逐着汩汩流淌的河,眷恋着绚丽多彩的花,流连着绿油油的草。又是谁把穹庐漫盖四野,在堆堆篝火旁把粗狂豪放、壮志激情,撒落在旷野中、山谷里、草原上。又是谁,最先在山脚下,平原上筑起了第一间农舍,把五谷、把希望、把企盼,播种在沽水河畔的土地里,用勤劳的汗水把沽源的天擦得湛蓝铮亮。
  我又想,是多少人,经过多少代,把穹庐中粗犷、豪放、彪悍的游牧文化和农舍中淳朴、勤劳、坦诚的农耕文明融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岁月中积淀、传承,并使其成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深深地扎根在无边无际的草原里。铸就了沽源的古老和文明。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沽源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的碰撞区、交汇处,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升起的地方。千百年来,这两种独具体系的文化,在沽源这片多情的草原上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渗透,进而达到完美和谐的融合。追溯沽源历史发展的渊源,继上古时期的石器时代锄耕农业之后,最先介入沽源的是游牧文化,虽汉魏之后农耕文明不时地介入,但其主流一直是游牧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各代不同名称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这片草原的主人,他们的生业方式在沽水沃野延续了足有四千年之久。而农耕文化独具体系后,在沽源沉积、传承的时间也仅仅是数百年而已。
  如果我们想要做个明白人,就得理性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要了解沽源的历史就应该从游牧文化入手,从认识古代游牧民族开始。游牧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游牧人生活方式的不固定性和游动性,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有水草,哪里就可以养更多的牲畜,哪里就是他们的天下,就是他们的家。游牧文明的基础就是草原,就如农耕文明的基础就是土地一样,农耕人离不开土地,游牧人离不开草原。了解沽源的游牧文化,应该最先认识沽源的草原。

  一、承载文化的沽源草原

  什么是草原,草原有多大,草原在那里?就其草原的定义而论,有着很多的说法。但通常的说法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连片生长有草本植物的地方,就叫草原。生态学进一步解释为: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以各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综合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之一。草原不仅是畜牧业的生产基地,而且在防止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及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草原是内陆半干旱至半湿润气候下的产物。草原与耕地、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的大片草原主要分部在东北、华北、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新疆和青藏高原,从北纬50度延伸至北纬28度,跨越23个纬度,绵延5000公里,全国草原面积为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1%。我们国家草原可分为湿带草原、高寒草原和荒漠区山地草原三大类,主要有四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和青藏高原高寒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为温带典型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枣根茎禾草(针蒂、羊草)草原,草原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沽源草原是锡林郭勒草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锡林郭勒草原的东南端,草原面积约占锡林郭勒草原面积的2%左右。
  沽源草原虽属锡林郭勒草原的范围,但就其整体结构组合而言,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呈多种类型的综合性温带湿地草原,大致分为山地草甸型、湿地型、疏散丘陵型和干旱半干旱盐碱型。沿坝缘一线东起长梁,南跨丰源店、小厂、小河子西南部,西抵西辛营西南部、莲花滩多属山地草甸型草原,植被表层多为森林、次生林与中旱生植物和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有贝加尔针蒂、羊草和线叶菊,还有花色艳丽而高大的杂草类,如奇特芍药、马先蒿等,群落茂密而高大,有人称为“高草草原,生产力较高,是优质草场”。中东部起于小厂北部、往北穿越平定堡、闪电河、二道渠、大二号、塞北管理区,西跨苏鲁滩、高山堡,多为复合型湿地草原,主要由耐寒的旱生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表层植被主要为草甸植被和沼泽草甸植被。小河子西北、白土窑东至高山堡一线虽地势平坦,但残丘散落属疏散丘陵型草原。表层植被以大针蒂、羊蒂等为优势的植物群落。白土窑以西,过黄盖淖到九连城为干旱半干旱盐碱性草原,植被表层多为羊草、丛生禾草及高杂草组成。
  纵观沽源草原,类型多样,有平原湿地、河川沼泽、沟谷滩地、山地草甸、盐碱二阴滩地,形成组合了独具一格的草原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生成与其气侯(主要是水分和温度)有密切关系,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的状况是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沽源草原之所以水草繁茂、种类丰富得益水源的充沛。在农耕文化未进入沽源之前,草原生态系统没有遭到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持着相对的平衡,水资源极其丰富,河流众多,淖泊星罗棋布,水域面积大,分布广。河流远不止现在的15条,淖泊水域面积比现时的面积要多出数十倍。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