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难忘的“民师”经历(4)
时间:2017-11-08   作者:王向成   来源:沽源网   点击:

  然而,就是这样他们也从不言放弃,默默地耕耘在那三尺讲台上,几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用他们那个朴素的、散发着泥土味儿的信念,支撑着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农村娃娃只有上学才能有出路”的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献出自己的青春,就像掸掉身上的尘土一样轻松!
  记忆中,大崖湾村小学有一位姓赵的民办教师,年纪约五十多岁,从教将近30年,其妻早逝,自己一手把三个孩子带大,生活极其困难。因长年累月地忙碌于田间和学校,无暇复习功课,每次“民转公”考试总是考不过。就是这样,他还抽出时间做家访,硬是把一个因家贫而失学的孩子劝回了学校,并为其垫付了学费。这样的故事,听来让人感动!让人落泪!
  与他们相比,我这个民办教师队伍中的“新兵蛋子”简直不值一提。每次开会大家聚到一起,总会让我生出些许感动。他们那吃苦耐劳,忍辱负重,淡泊名利,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总是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是的,几十年来,正是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里,不计报酬地倾注了自己最无私的奉献;也正是他们用自己枯瘦的脊梁支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厦!他们是一群战斗在基层教育战线上最平凡的人!也是一群最高尚、最伟大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他们曾经的贡献,也将如同“民办教师”这个特定的称呼一样,被锁入尘封的记忆。
  2010年,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进一步改革,最后一批民办教师将被清退。“民办教师”这一称呼将成为历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解决一些偏远地区师资力量的不足,大量的民办教师被推上了讲台,他们中有的人如愿转正,继续留在了三尺讲台上;有的人却以一种悲情的方式,永远地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但“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群像,将永远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他们对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他们的执着精神、奋斗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教育半个世纪的记忆里!
  我是1993年底因生活所迫离开心爱的讲台的,弹指间十七个年头已经过去了,这十七年来我历经了不少单位和岗位的变换,但无论我走到哪里,那四年充实而欢愉的“民办教师”生活的情景,总是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浮现在我的眼前,伴随着我的美好记忆。
  当民办教师,是我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后的第一个职业。现在回想起来,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欣慰。遗憾的是当民办教师期间,未能有一个“转正”的机会。欣慰的是我利用这四年当民办教师的时间,又系统地自学了很多东西。更让我欣慰的是,四年来置身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为我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直到现在,在别人对我的众多称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王老师”这个称呼,她不仅是我走上社会后,除了姓名之外别人对我的第一个称谓,而且更饱含着我曲折的教师经历和我对“民办教师”的特殊情感。她淡雅、亲和、平凡而又不失尊贵。
  我为我从事过的教育工作而骄傲!我为我曾经是一位“民办教师”而自豪!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