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追寻县委思路变化轨迹 见证沽源发展腾飞历程
时间:2017-11-06   作者:白占林   来源:沽源网   点击: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的辉煌历程,中共沽源县委从建国初的第一届委员会到2006年经过了10次换届。历届县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沽源县情实际确定经济建设的发展思路,带领全县人民着力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续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沽源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成功实现了从彻底解放、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到加快发展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县委的工作思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思路,是各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路线,是确定各项战略目标的导向。思路的形成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持续提升的过程。“十一五”期间,十届县委在认真总结历届县委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切入县情实践,大力实施“面向京津,背靠内蒙”的经济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推进“四业三园一城”{四业:生态旅游业、新型能源业、生态农牧业、矿产综合开发业;三园:工业聚集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现代商贸物流园;一城:草原水城)建设,在这一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短短的五年把沽源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起点。带领全县人民唱响了“五年奋斗,五年跨越”的凯歌。沽源的山川沃野、城镇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任何地区的发展思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既是客观实际的真实反映,又是明确发展内容、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阶段性导向定位。确定一条科学正确的发展路子,必须从历史渊源、县势县情、制约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审视和科学归纳。
  1、思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面对沽源开放开发晚的客观现实,历届县委以永不服输的开拓精神和敢闯敢试的坚强意志,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赶超发展。一是由相对保守向扩大开放转变。沽源1985年通电、通油路,是全省最后一个通电和通油路的县区;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比全国整整晚了19年,是全省对外开放最晚的县区之一,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对外界认知度不高,慵懒思想、守旧观念、恋家心态等思维定势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审时度势,结合县情实际,因地制宜地确立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对外开放意识,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由相对自卑向增强自信转变。我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长期的贫困使得部分干部群众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致使传统农业无法上档升级、项目建设一片空白、优势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始终处于全市、全省后进位次。随着县委思路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面向京津、背靠内蒙”战略的全面实施,生态产业体系的加速构建,全县上下谈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想事、干事、成事的信心更加坚定。三是由相对落后向对标先进转变。坝上地区一直以来就是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区位落后,缺乏投资开发的能力。历届县委始终把富民强县作为奋斗目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把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定位于“生态旅游强县、新型能源示范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矿业综合开发大县”,这不仅是县委积极研判形势,放大资源优势,推动创先争优的现实路径,更是准确把握机遇,加快转变方式,实现科学赶超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