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史话沽源
五年的奋斗 五年的跨越--沽源县“十一五”成果回眸
时间:2017-11-06   作者:王金虎   来源:沽源网   点击:


美丽的滨湖公园
 

  五年,是岁月时空里的一朵浪花,仅仅才1826个日夜,1826个日昼的记忆和留恋。看着时光一天天的流逝,才知道这五年是多么的短暂,它稍纵即逝,一晃而过,只是弹指一挥间。就是“十一五”这短短五年,中国的GDP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军事实力明显增强,空天力量和尖端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综合国力全面提高,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从此中国步入了世界强国之林。沽源县五年的腾飞跨越,五年内发生的巨变,是中国腾飞的一个缩影。在这五年的发展变化中,凝聚了十届沽源县委、县政府超常的魄力和崇高的智慧,体现了沽源县领导集体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表现了沽源县23万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和奋勇向前、开拓创新的决心。就是这短短的五年,沽源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面向京津,背靠内蒙”的经济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速推进“生态旅游强县、新型能源示范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矿业综合开发大县”建设,保持了经济社会赶超发展的强劲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把沽源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
  这五年,通过狠抓项目建设,调优经济结构,培强主导产业,城镇三年大变样等战略性重点工作,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全县总面积3654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1个街道办,233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0.2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3.1%;财政收入完成1206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29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7元,比“十五”末增长52.2%。这组组数字是永恒的历史丰碑矗立在山峰之巅,铭刻在23万沽源人的心里,更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迎风招展,自豪于沽源的锦绣河山,感召于追逐岁月的后人。

  一、就是这五年,打造出了沽源县草原水城

  沽源县城——平定堡,这座草原上的城市,曾在星辰时光里迷茫,在流年岁月中徘徊。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踏入新的时期、新的时代,她才在迷茫中知途,在徘徊中定位。在瞬息的五年里,悄悄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片低矮的、破旧不堪的房屋不见了,一条条泥泞的、坑坑洼洼的土路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路旁的花草树木和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把这个城市点缀得多姿多彩、灿烂迷人。滨湖公园、水城广场、人民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使这座城市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让城市的环境变得更美、更绿、更加靓丽。
  全力打造这座美丽的草原水城不仅是沽源县在“十一五”期间确定的战略目标,也是多少代沽源人民梦寐以求的梦想。
  高瞻远瞩,科学规划。依托沽源县丰富的水、草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草原水城”城建发展新战略。聘请清华规划设计院设计师高标准完成了《沽源县城总体规划》和《草原水城规划》等各项规划设计,确立了“七横十纵一环水、四园五湖九组团”的规划布局。充分挖掘青年湖贯通县城南北、湿地草原环绕周边的潜在优势,强力推进草原水城建设。
  营造城市氛围,改善居住环境。大力开发了融金广场、一品文城仿古商业街及住宅区、坤泰北园、鑫鸿远豪宅、锦湖庄园、欧景缘、金帝商城等40多项房地产工程,总投资近20亿元,总建筑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特别是2007年提出的“三年大变样”为城镇面貌的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夯实了基础,为“十一五”期间的草原水城建设增添了色彩和活力。沽源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5.6平方公里发展到2010年的13.4平方公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07年35平方米发展到2010年的5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0.65万平方米的新民居工程,2010年底入住1500户。水城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小厂镇、黄盖淖镇、白土窑乡、西辛营乡等7个省级新民居示范工程,2010年沽源县新民居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新民居工程的创建,为沽源县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到2010年完成了总投资2520万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建设工程,336套廉租房在当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加快市政建设,便捷居民生活。五年内,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地下排水、集中供热等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达2.15亿元。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位于县城北部青年湖西北,占地面积25亩,总投资4300万元,建设项目包括收集、输送污水的管道、净化污水的生产构筑物、污泥处理建筑物、辅助生产建筑和配套工程,日处理污水1万吨。自2010年9月份经过两个月调试以来,污水厂运行正常,污水处理率达到了80%,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污染物减排量COD减少1460t/a,氨氮减少237.25t/a。厂区内生产、消防、绿化、道路浇洒等公共用水均采用中水,节约了大量水资。投资2200万元、日处理垃圾110吨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基本完工,2010年底已投入运营。新修地下排水管网16.11公里,完成了中环路、西环路、桥东路、西城街、菜园街、工业南街、人民北街地下排水管网工程,地下管网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2010年10月15日漫长的冬季烤火期来临之际,集中供热系统正式运行,这一刻是沽源历史的跨越,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成就!沽源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由河北昊成公司投资建设,热力站位于新城北街东侧,总投资1.5亿元,于2010年4月正式破土动工,2010年10月8日启动点火,已建成14个换热站点,集中供热面积达到了75万平方米。二期工程计划建设8个换热站,规划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热切关注民生,提升城市品位。水城广场、滨湖公园、人民公园、森林公园等景观工程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味。2009、2010年对青年湖水库进行清淤,清淤面积3800多平方米,清淤11万余方,2009年在平定堡中桥至青年湖大桥之间修建音乐喷泉一处。青年湖大桥、音乐喷泉、滨湖公园和青年湖综合治理工程都已完成,青年湖的水变清了,青年湖变得更美了。从2010年开始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主要完成了青年湖南部清淤工程、湖内4条溢流坝工程,以及湖两侧建垂钓、健身和听风观鸟等景观工程。在南环路大桥与平定堡中桥之间,人工栽植了很多树木,林间小路弯弯曲曲会将你带入纵深,各种花草树木在清清湖水的环绕中别有一番韵味。里面鸟语花香,蝴蝶翩翩起舞,人们漫步其中会被眼前的美景完全陶醉。
  2009年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08亩的水城广场。该广场位于新城南街南端、天伦苑小区东侧。由北进入广场,左右两侧是汉白玉雕刻的艺术壁画,展示了沽源草原游牧文化与农业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历史辉煌。右侧高高地矗立着五根精细雕刻着各种图案的图腾石柱,象征着沽源境内居住的五个民族,分别为: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石柱挺拔壮观象征着各民族和谐团结、奋发向上。顺阶而下,进入万人聚会广场,地面上荷花图案设计的音乐喷泉在七彩灯光的照射下漂亮极了,这便是广场中心。继续往南拾阶而上,清晰的液晶大屏幕呈现在眼前,不断滚动播放施政新闻、综艺花絮引人入胜。再往南行是健身广场和儿童乐园,各种健身器械、游艺设施应有尽有。过体现沽源地貌特征和原生态再现的绿化环岛,到南侧是篮球场和足球场,西侧是乒乓球台和网球场。这处聚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水城广场,仅两年的施工建筑投资就达到了8000多万元,这是沽源历史的壮举,是沽源县文化建设史上不朽的丰碑。该广场自2010年6月底落成投入使用以来,逐渐成为城镇居民开展体育锻炼、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舞台。不管是早上晨练,还是晚上散步的人群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人们锻炼在这里、娱乐在这里、休闲在这里、说笑在这里、喜庆在这里。水城广场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韵味。
  2008年建成了位于县政府北、烈士陵园旧址总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的人民公园,也是这五年内新建的一处绿色公园,里面绿树环绕、环境幽雅、空气清新,是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2008年实施了东山森林公园的建设工程,并规划栽植了1万亩观赏林地,这里是树的世界,是野外散心、休闲观光的好地方。
  2010年对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和6条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植树8000余株,绿化率达到35%。达到了生态与景观兼顾、绿化与美化双收的效果,极大改善了城市环境。 
  就是这五年,总投资1.6亿元,对县城南环路、南环路大桥、西城街、东城街、菜园街、工业南街、新城南街、人民北街等12条街道进行了新建和改建,新修和改建街道总长达19公里。
  滨湖公园、水城广场、人民公园、森林公园都已对游人开放,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工程已经启动。待工程全面完成后,将形成“城在水中建、水在城中绕”的独特景观。到那时沽源将会笑傲坝上,走出河北,面向全国,微笑世界。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