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红色沃土
与沽源相关的革命区域所属及相关武装力量概括(2)
时间:2017-04-01   作者:黄生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冀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应棠,政治委员杨世杰,副司令员马辉,副政治委员龙道权,参谋长宋学飞。其中第三团团长郑三生,政治委员郑秀煜。三团去平西后,杨成武利用红军骨干一个营,加上肖应棠带领的涞源支队,1938年7月以后又加上赵侗的国民军组成的五支队的基础部分,重建了三团。第二十五团宋学飞,政治委员邓经伟,副团长黄伯峰,参谋长黄伯峰,政治处主任张培兴。第四十五团团长陈焕,政委陈亚夫。
  冀察军区第十一军分区司令员肖文玖,政治委员高鹏,副司令员张方,副政治委员李水清,参谋长张方(兼)。其中七团团长王茂金,政治委员李晋吾,副团长王英,参谋长赵静生,政治部主任丁飞;这个团是邓华支队编成。第四十四团团长雷玉龙,政治委员徐元甫,副团长丁龙飞 ,参谋长刘光第,政治处主任鲁明。
  冀察军区第十二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政治委员段苏权,副司令员钟辉琨,政治处主任吴涛。第十团团长王亢,政治委员吴迪,副团长李荣顺,参谋长周龄元;第四十团团长团长赖富,政治委员刘国辅,参谋长杨森。
  冀察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司令员何能彬,政治委员吴光,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陈宗坤,副政治委员黄连秋,后任参谋长唐家礼,政治部主任郑枢。第七团团长熊奎后来担任分区司令员。第二十团团长黎光,政治委员李布德,参谋长邹林,政治处主任李振哲。
  1945年10月23日决定成立冀察军区刘道生纵队,11月冀察军区主力部队在宣化编成,政治委员刘道生、参谋长肖思明。第十二军分区组建第八旅,旅长詹大南、政治委员刘国梁;所辖第十团(白乙化团)改称的二十二团、四十团改称的二十三团,龙崇赤支队新六团、新七团改称的二十四团、二十九团;二十四团团长白升河,政治委员邱阜,副团长兼参谋长周德礼,政治部主任刘炳真。1946年3月撤销二十九团。
  1946年3月初,中共晋察冀军区中央局发布《关于复员工作的通知》和精简整编部队的指示,据此,晋察冀军区于当年3、4月间对部队进行第一次精简整编,部队由九个纵队二十六个旅整编为四个纵队十一个旅。其中第十二军分区组建的第八旅合并为第3纵队(辖第7、第8旅),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志民。
  重庆国共和谈成功,各纵队进行整编,复员1.3万余人,撤销第9、第10旅番号,将部队分别补入其他各旅;骑兵旅调出。以冀察(郭天民)纵队和冀察(刘道生)纵队整编为冀察纵队,辖第6旅、第7旅、第8旅,原来的第9旅、第10旅、骑兵旅番号撤销,其中第8旅辖第22团、第23团(由第7旅改建制过第8旅)、第24团,原辖的第29团编入第22团、第24团,原番号撤销;骑兵旅的骑兵第1团、骑兵第2团、骑兵第3团调归冀察军区建制。
  后冀察纵队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郭天民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韩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向仲华任政治部主任,所属三个旅整编为第四、第五旅,原第八旅编制被撤销,共2.7万余人。其中八旅的二十二团、二十四团组建冀察军区独立第五旅;第八旅的二十三团给了六旅,顶替下了原六旅十八团;十八团和冀察军区独立团一起,组建冀察军区独立第四旅。
  1946年6月晋察冀区下设一个卫戍司令部和六个二级军区。其中张家口卫戍司令部郑维山、政委刘秀峰;冀察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刘道声,下设四、五、六、七军分区辖独四、五旅(两个旅四个团)。同年11月,冀察军区机关被郑维山的张家口卫戍司令部接收后,转变成为察哈尔军区机关。同时冀察区和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合并为察哈尔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政委刘杰,辖4、6、22军分区、独四旅、独十一旅,即察南、平西、西北地区。热河区改为冀热察区(平北,察北地区划归该区)司令员段苏权、政委刘道声,辖察东、平北、察北、热西军分区、独立五旅、独十三旅。
  1947年6月,中央工委刘少奇、朱德达到晋察冀整顿军事工作,首先组建晋察冀野战军,并将军区与野战军分开,由野战军独立负责军事作战任务,还亲自遴选晋察冀野战军指挥班子: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下第二、三、四纵队,及直属炮兵旅。其中第二纵队: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韩伟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向仲华任政治部主任。辖第四、五、六旅。新的晋察冀野战军于1947年6月正式成立,在朱德亲自指导下,逐步成为真正的野战军拳头。
  1948年5月9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华北军区第一、第二兵团。1955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