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沽源相关的革命区域所属及相关武装力量概括(13)
时间:2017-04-01
作者:黄生
来源:沽源网
点击:
次
宝源县大队(宝源县武装大队)
1945年6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晋察冀平北地委为开赴北方坝上草原地区,成立了中共沽源县委,随即成立了沽源县武装大队,郎宝信任政委。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朱总司令向人民军队下达了向日军大反攻的命令,郎宝信带领沽源县委及县大队的干部战士,决心运用党的政策威力,不等不靠,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用自己的力量,解放沽源、宝昌地区。8月11日8时,赤源县委在界牌村召开研究解放宝源的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兵分三路北上,一路由郎宝信率领县党政机关人员和警卫队35人,直取宝昌;二路由丁良壁和王克东、李洪亮带领狮子沟区小队和秦殿海带领的武工队以及十几个骑兵,收复沽源;三路由县委委员兼独石口区委书记马振勇和区抗联主任张正带领全区干部和民兵,收复小厂和大滩的日伪据点。当日夜,二路部队开进平定堡,一部分留守,一部分进军宝昌,一路部队到达穆金嘎村。12日,二路部队留下的人员在平定堡召开群众大会,一路部队继续向宝昌进军,三路部队开到小厂,日伪军闻风逃跑。13日夜,郎宝信率部收复了宝昌镇(当时为伪宝源县政权所在地),宝昌、沽源两县宣告光复,从而使平北抗日根据地向北扩大至太仆寺旗境内,实现了自“九一八”日本侵华以来,中国军队靠自己的力量两次收复宝昌、沽源(第一次是吉鸿昌将军所率领的抗日同盟军收复的)。18日,迫使分散在宝昌城外的日伪军无条件投降,收编和接收了伪军800余人,800多条枪,800多匹马。由于当时我方兵力单薄,收降数十倍伪军是个难题,为安全起见,命令伪军驻扎在离城十里的地方,先一律卸下枪栓,把子弹、枪栓放入麻袋内先运进城内后,才准伪军进城赤手受降。同时运用了“挖墙脚、掺沙子”等方式对伪军进行革命教育。20日,临时成立了宝源县大队,共九个中队,随后改为宝(昌)(沽)源联合县支队,张堂印任支队长(大队长),郎宝信兼任政委。月底,宝源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委和政府设在宝昌城内。
1945年11月,晋察冀19军分区调遣,联合县支队支援了察北骑兵师六个中队、多伦县大队两个排,余下三个中队成立察北地委宝源县大队。宝源县大队在大队长张堂印及政委郎宝信的带领下,剿土匪,打蒋军,为开辟坝上草原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7年,傅作义偷袭张北,为坚持张北的斗争,宝源县大队改为张(北)宝(源)联合县支队、大队。1948年分设张北县大队、宝源县大队,后大队长张堂印在战斗中牺牲。建国后,宝源县撤销。察北骑兵师、宝源县大队后演变为察哈尔骑兵第三师,参加了开国大典。
|
(责任编辑:红枫)
|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