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队
随着清政府对蒙、俄贸易的全面开放,“张库大道”上 “跑草地”、“赶趟子”的买卖人日趋增多,当时运输货物的工具是骆驼和牛车。骆驼商队每年秋季开始出发,直到冬季返回;老倌车队一般是春季出发,秋季返回。在漫漫的张库商道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地的行走。其中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联手经营的束鹿、深州、饶阳、辛集“直隶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涿鹿“本地帮”。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清末改称旅蒙商。旅蒙商从内地采购绸缎、布匹、米面、纸张、砖茶、生烟、红糖、瓷器、铁器、蒙靴、鞍具、小百货等,与牧民交换回马、牛、羊、皮张、绒毛、药材等,与俄国人交换回毛呢、毛毯、天鹅绒、银器等等。
金庸先祖查慎有诗“车辙行腾市井嚣,百年休养得今朝,黄云匝地遮沙漠,衰草连冈走骆驼。”是当时张库大道的真实写照。
张库大道的商贸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多伦诺尔的兴盛,多伦的兴盛同时也繁荣了这第二条通道——从多伦诺尔到沽源再到京津等地的商贸通道。大二号之地正处在这条通道上,而这条路是在清早期发展起来的一条连接蒙古和内地的重要通道。
元朝时期为了适应中原地区和蒙古草原频繁交往的需要,设置了一条主要的站道:由大都经上都、应昌等地到和林,称之为“帖里干道”。“帖里干”是蒙古语“车”的意思,该道共有57站。这条干道的第一段,就是从大都到上都的驿路正道,称为“望云道”。过独石口站后、经偏岭(沽源椴木梁)、牛头群驿(蒙古语名失八儿虎,沽源县南石头城)、明安驿(沽源县马神庙古城)、李陵台驿(正蓝旗黑城子古城)到上都。明朝时废上都建开平卫,这驿路基本上沿用元朝的,从桓州、威卤(李陵台驿)、明安、隰宁(牛头群驿)四驿接独石口,后来明政府将开平卫内迁,此驿路荒废。到了清朝时由于多伦会盟后清政府一统蒙古,为了与北方蒙古方便联系,重新恢复长城外的驿路。只不过这条驿路过了独石口上坝后不再过明安驿到“上都”了,而是从沽源改道经大二号到达多伦。
于是大二号就成了多伦商品和客商南下的必经之路。大二号北距多伦一百八十里,东面距丰宁大滩六十里,西边是宝昌一百四十里,南距沽源六十里,距独石口一百八十里,距张家口三百四十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大二号成为方圆百里商品交换的枢纽。多伦本地及内蒙到达多伦的商品和原料大多经过大二号南下到达张家口、北京、天津等地。这些因素促使大二号在清中晚期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转运站。随着商贸发展,移民及商旅之人纷至沓来,再加入大量回民涌入,大二号常驻人口渐增,二豪镇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