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建国前后的教育概况(3)
时间:2017-11-05   作者:徐国风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教学工作的突出,激发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导主任梁万峰担任高年级历史和地理课,把重点知识自编成若干个顺口溜,让学生记背,课堂上气氛活跃,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寓于到情趣的学习和记忆中。张北师范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郑镛,风华正茂,工作热情。他教六年级算术课,讲体积计算公式时,自制1寸见方的木块教具,课堂上横摆竖摞直观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记忆牢固。他所教班的学生傅文奇热爱写作,在他的指导下,读书时就多次向当时的张家口《长城日报》投稿,并不只一次地被刊登。他所带的班,有四分之一左右学生的年龄与他不相上下,而且有4、5名学生比他的年龄还大两三岁,但对他都十分尊敬,听从指教,努力学习。1955年,他所带的大二号第三届小学毕业班,语、术两科总评成绩和升初中人数,获全县两个第一,当届沽源中学初中录取的前三名被该班囊括。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56年被破格调到沽源中学任教。教师由泽民(后任教务主任),任高年级珠算课,课堂教学一丝不苟,从口诀到拨珠对学生要求严格,在之后原二区范围内社队的会计人员,大多是他珠算课的学子。
大二号完小1-5届高小招生与毕业情况简明表


  解放初,区政府设视导员1人(兼任小学校长),学校由教导主任主持工作,不久,校长和教导主任由县文教局任命,学校教师由师范毕业生分配和全县通过文化考试选拔录用解决,至1957年,大二号完全小学在职教师11人。先后在大二号完小担任过校长(负责人、教导主任)的有:梁万峰、由泽民、崔文魁等人,任过教师的有:侯连生、王维武、郑镛、柯明泰、李印、安占学、李自江、李培华、尤继武等人,其中师范毕业分配的6人。教师待遇,在1956年实行工资制以前,一直以莜面(以市场小米价折算)支付,平均每月工资为100公斤莜面左右。
  依照党和政府“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政策,1953年秋季,大二号回族初级小学成立,学校设在原清真寺院内,大殿北侧四间正房作为校舍,其中掏空的3间为1至4年级大复式班教室,另1间为教师办公室,课程设置与其它小学初年级一样。原在大二号完小1至4年级读书和当年新入学的大二号本村回族学生集中到该校学习,在校学生最高达50多名。1956年春季,撤区划小乡后,回民小学又迁到大二号原二区政府院内。先后在大二号回族小学任教的教师有:马文魁、杨建秋(女)、史之炎、宋义、尤继武、白国庭(代课)等,其中师范毕业分配的2人。1957年,大二号回族小学与大二号完小重新合并。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随着党和国家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部署和对教育的重视,把教育纳入国家计划,教学条件逐渐改善,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教育管理不断规范、完善和提高,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二号小学同全国城乡学校一样,呈现了一派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注:文中部分资料查考于《多伦县志》、《多伦县军事志》和《多伦文史资料》等。)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