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戏曲文化浅谈与印象(6)
时间:2017-10-31   作者:徐国风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六、大二号的演戏习俗
  大二号的演戏习俗,基本上分为两种,一是春节戏,一是庙会戏。
  春节戏的演出,是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从农历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七结束。每到正月初八,村子里的秧歌、旱船、龙灯、狮子等娱乐组织开始活动,名曰“踩八仙”。参加娱乐活动的人,穿红戴绿,出来扭一扭,跳一跳,意在扭掉晦气,跳来好运。本村的业余剧团也开始登台唱戏,意在唱出祝福,唱来团圆。每天两开台,白天一场,晚上一场。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看热闹,想看秧歌的看秧歌,想听戏的听戏,伴随着鞭炮声、锣鼓声,人人喜笑颜开,沉浸在春节欢乐、喜庆的气氛之中。
  庙会戏的演出,在大二号有两个。一个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东庙的“娘娘庙”庙会。“娘娘庙”供奉的娘娘是碧霞元君。传说农历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的生日,所以每年这天起会,会期为八天,在庙会期间请来外地的戏班来这里唱戏。届时信男信女们在庙会期间都到庙里烧香上供、祈子求孕,同时逛逛庙会,看看戏赶赶集。另一个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西庙的“关帝庙”庙会。“关帝庙”供奉的是三国时的关羽。传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他磨刀时的水溅到地上就会变成雨水,当地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自慰谚语即是来源于此。西庙 “老爷庙”庙会唱的戏,人们还称作“青苗戏”,通常农历五月中旬都是在农民锄完地的农事稍闲时节,盼望风调雨顺,青苗长势好,秋季有个好收成,所以叫青苗戏,会期为七天。如遇庙会期间下上几场及时好雨,乡亲们高兴无比,还会请求青苗戏再延长几天。因为关羽是山西人,所以西庙唱的全是晋剧。如果某年夏季遭遇干旱,不仅西庙唱戏,东庙也同时唱戏,因为娘娘庙的正殿,供奉的是“龙王爷”,这时间唱的戏,乡亲们还称作“求雨戏”,意思是祈求“龙王”感恩于人间的虔诚供奉,喜降甘霖。
  大二号的东西两座戏楼,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属东西两庙的附属建筑。一个村镇里有两座寺庙、两座戏楼,这在周边几百里的村镇是绝无仅有的。戏楼的竣工,应是戏剧演出的开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这其中戏曲文化的兴起、发展与繁盛的内容,本应是非常丰富的,但因史料难觅,已无从查考,但是这两座戏楼却真实地见证了大二号戏曲文化的流行和繁盛。一个镇子每年里庙会次数之多、时间之长,以及庙会的盛况,可谓周边村镇之最。西庙和戏楼,由于损毁严重,于解放初先后被拆除;东庙和戏楼,毁于文革期间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破四旧”的群众运动中。
  另外,还有一种戏的演出,是在日本侵华期间 “俱乐部”里的“园子戏”,性质与前两种截然不同。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叫孟广生的人,依仗日本警察署的后台,在大二号原清真寺南边的院子里,开了个俱乐部,由他任俱乐部部长。他本人出资聘请外地的剧团或戏社,轮番来这里唱戏。除了因坝上天气冷,冬季“垛箱”两三个月不唱戏,其余时间每天都唱,上午、下午和晚上,每天三开台。这个戏班走了,那个戏班来,唱晋剧的走了,唱河北梆子的来。俱乐部的院子向东开个大门,西边搭个戏台,唱戏不卖票,看戏的人在露天院里站着看戏,随来随走。院里北面正房几间大小不等的屋子里开赌场,以押宝为主,还有推牌九、赶老羊、掉猴等等。院子南面是一些搞杂耍的,大门口附近卖各种糖果、小吃的不断出出进进。马恩芳老人小时候就曾在这里挎着篮子卖过麻花。这里唱戏只是个招牌,实际的目的是为了给俱乐部招人来这里参与赌博,孟广生等人使尽伎俩捞取钱财,也不知有多少人在这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