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大二号戏曲文化浅谈与印象(4)
时间:2017-10-31   作者:徐国风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四、大二号镇的业余晋剧团
  业余剧团是现代的称呼,在大二号当地过去人们都管它叫“子弟班”。名称很通俗,就是当地村里一些爱好戏曲,并有些特长的人,组织起来的戏剧班子,由本村人演给本村人看,这在大二号究竟起于什么年代已无从查考,但子弟班是从唱“坐腔”走出来的,这一点应是确信无疑的。春节、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外地的专业剧团在这个期间来做演出是不现实的,然而乡亲们又十分渴望春节期间的活跃和喜庆气氛。这样村里的管事人和有头面的人,迎合村民们的愿望,把唱过“坐腔”的人和有戏剧爱好的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班子,“子弟班”便应运而生。子弟班的演出没有任何报酬,但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唱得好了大家高兴,有精彩的地方大家鼓鼓掌叫个好,一旦有些疏漏或失误的地方也情有可原。
  大二号业余剧团的鼎盛时期是新中国给的,解放了,日子太平了,生活安稳了,百姓心气有了,闲暇就有了文化生活的需求。业余剧团的组成人员基本上相对稳定,有具体情况或角色有缺失时,再做调整和补充。
  先后参与业余晋剧团组织和张罗的人,有赵喜(后脑勺扎个小辫,人称赵小辫)、王玉喜、杨喜林等人。先后参与演出的人按行当分是:
  唱红的有:王玉喜、张明、任作清、常山、周连生、老邢等人。
  唱青衣的有:赵林、杨喜林妻子等人。
  唱小旦的有:杨永胜、金方菊、马振华、李玉花等人。
  唱花脸的有:齐茂选、乔恒福等人
  唱小生的有:李贵、王林等人。
  唱丑的有:冀珍(经常反串老旦和花旦)等人。
  角色实在不够,由其他人反串,有时一个人在一出戏里,在不同时登场的情况下,后台换换服装,上台再演另一个角色。扮老宫和跑大兵的随时选,有时临演出了还没人,就从台下听戏早到的人中现抓,上台穿上服装、戴上盔头,抹个脸蛋就出场,上场后不知道往哪站,随场的演员就用手拉拽,或小声说给他们往哪走和往哪站,一旦弄错了,大家哄哄一笑,也别有情趣。笔者就曾被抓过两次登台充数。
  随着不断的演出锻炼,本村子弟班的演艺水平确实有了提高,但演员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连同群众的议论,请教师来教戏就成为子弟班人们和大家的共识。相关人员几经走访先后请来的教师有桃花旦(多伦艺人,大烟鬼,擅长演旦角,年轻时扮相也好,人送艺名桃花旦,年事偏大,嗓子略有沙哑,懂戏多,戏路全)、酒瘪子(赤城人,不知姓名,擅长唱红,爱喝酒,人称酒瘪子)等人。这几个人中,桃花旦的时间偏长些,必竟是老艺人,除了生、旦、净、丑连文武场曲牌和锣鼓经都一齐教授指导,耐心细致。角色不够或徒弟不如意时,自己还亲自披装登台献艺。他是本团教师,全村人都知底细,演出台上遇有乐队不如意或跟不上时,桃花旦师傅就在当场,口中“打打且,锵且锵”、“吱扭吱吱扭”地连演带指挥的边唱边演。在先后几位师傅的指导下,子弟班剧团的演艺水平有了很大的长进,方圆周围有了不小的名气,每逢大二号村子弟班演出时,周边一二十里,甚至二三十里来大二号看戏的人都很多。
  业余总归是业余的,不同于科班,演员是本村人的子弟,凭着爱好和特长演起了戏,每年只有春节前后的一两个月时间排练和演出,行当角色不会太全。在教师的传授下多学习了些短戏,所以一连几天唱一部成本戏或武打戏却从来没有过。每场演出的剧目是由某戏的一场或几场,与其他几个短出戏在一场先后演出,一场演出多是两三出或三四出,也就是折子戏。
  大二号镇业余晋剧团先后演出的剧目有《打金枝》、《下河东》、《辕门斩子》、《铡美案》、《二进宫》、《破洪州》、《走山》、《秦雪梅吊孝》、《三娘教子》、《空城计》、《黄鹤楼》、《茶瓶计》等三四十出之多。
  演出的服装、道具、戏箱子和乐器,是解放前五大股剧团解散时留下的,交给了村里的三官社保管。大二号村三官社的社头,先后有丁守业、任作忠、王秉刚等人,丁守业时间最长,这个人办事精明,细致周到,经验丰富,大二号业余剧团和群众文娱活动的开展与坚持,与丁守业等人的管理和辛苦是分不开的。服装和道具如有不足需要添置时,就派人外出购置补充。马恩芳任大二号高级社社长期间,就专程赴天津购置过戏装,费用由社火秧歌队春节期间的串街、串院的商户店铺和村民户家的赏钱中支出。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