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大二号 >

大二号回族的民俗文化(12)

时间: 2017-10-31 16:22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郑恒萍 点击:

  (二)、大二号回族主要的饮食种类
  1、油香:是回族对油饼的一种特殊称法,是大二号回族人民嗜好的一种传统食品,关于油香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圣人穆罕穆德从麦加前往麦地纳时,麦地纳的许多人,尤其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都争先恐后的邀请穆罕默德到自己家中做客,其中一部分人想借助穆罕默德的威望来抬高自己的地位,也有人想利用自己的钱财,左右穆罕默德的事业,但大多数人是为了尊重圣人。
  穆罕默德到了麦地纳后,没有选择到谁家去,而是随着自己的白骆驼,来到一户只有一对老夫妇的贫困人家。两位老人一看圣人的到来惊喜万分,于是把家中仅有的一点点小麦粉,加工和成面团,拍成圆饼,用油炸成“油香”,虔诚地招待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把“油香”掰成几块,与老人共同分享。
  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都把炸“油香”作为自己敬重圣人的一种表达,不论是宗教节日、纪念亡人、祈求真主,以至婚丧嫁娶,都要炸“油香”来表达虔诚的心意,称为“也贴物”。因为穆罕默德吃“油香”时掰开吃的,所以回族沿袭了吃“油香”不能整个咬着吃,也要掰开吃,这是圣行。
  大二号回族聚居的地方,素有吃油香的习俗。当祭祖亡人时,要炸油香过“尔埋力”,表示纪念。特别是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了自己吃以外,还要馈赠邻里乡亲,互相品尝,祝贺节日。在回族民间还流传着《古尔邦节炸油香》的歌谣。
  大二号回族群众对油香很讲究,一般在炸油香之前,要洗大、小净以保持“清真”,和面时很注意用料。在炸油香时在发酵面里要适量调入香油、鸡蛋,并掺入少量的土豆淀粉,如炸甜油香还要掺入红糖和蜂蜜,然后搅拌在一起,揉成面团拍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状,用刀在中间切一横道,这样在炸的过程中容易熟。
  大二号回族在炸油香时,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炸时,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同时还在油锅旁边放一碗冷水,以防未洗大净的人进屋,意在清净。油香炸好以后,要将面子放在上面,要用手顺着刀口掰着吃,反对一口一口咬着吃。回族的油香以色红、味美、醇香、酥软香甜。
  2、撒子,是大二号回族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宋代苏东坡用诗形象地反映撒子“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所以回民的馓子看上去金黄灿灿,闻起来香喷喷,吃起来脆甜甜,堪称佳品。
  当大二号回族给亲友拜节时,要拿撒子送礼,家里来宾客时要端上撒子和花茶招待。回族的撒子股细条均,焦酥香脆,色泽艳丽,造型美观,做工颇讲究。一般要在面粉里放入适量的碱溶液,并加入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再加进鸡蛋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放在盆中醒一会儿,当油锅热时,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伸长,套在筷子上下锅。
  3、大二号回族的麻花,制作也很精细,品种多样,有脆麻花和牛奶麻花两种种类。脆麻花是用白面加麻油直接和面,里面加红糖、鸡蛋,和好面之后放在灶台或者热炕上醒一个小时,然后搓好下锅,这样炸出来的麻花甜脆可口,油而不腻。牛奶麻花是用牛奶和面,需要加入面肥、鸡蛋、红糖、麻油,活好面之后也醒一个小时,然后搓好下锅,这样炸出来的麻花松软棉香,适合老人的胃口,而且易于储存,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4、炸糕,一种当地产的粘黄米、谷米糕。其制作方法;将谷米磨成面粉,用少量的温水和面,然后上笼蒸熟,然后揉成一个个的小圆剂子,有的喜欢在里面包豆馅或者红糖,之后下锅炸至深红色后捞出,放在一个盆子里,炸糕可以趁热吃,也可以储存起来慢慢吃,大二号的回民一到冬天,尤其是进入了腊月,家家户户都要炸很多的糕,正月里的时候热着吃,绵软劲道,是人们的喜欢的一种食品。回族群众尤其喜欢吃甜食,他们做的糖包子、糖酥饼都很有特色,他们还喜欢把红糖加适量的麻油一起烧滚化成水,他们称之为“糖稀”,然后蘸着发面饼子吃。
  5、拉面、揪面、手擀面,回族的面条、面片做法多样,名目繁多。回族在招待远方来客或在喜庆的日子时做这种面。有的回族切下的面就像现在的银丝挂面一般细,正如回族民歌里唱的“倾成面,切成线,下在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银丝链,碗里开一朵白牡丹。”
  当地回族的炒揪片,也是很有特色的。当把面揪到锅里后,另用一个炒锅倒适量胡麻油,将新鲜羊肉了下锅烧干水分后,放入少量的大辣椒、蒜片、葱丁和调料,接着把面捞到炒锅里翻炒入味,最后加少许鲜汤倒盘子里,这样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揪面片就可以出盘了。回族炒揪面之所以好吃,一是面揪的好,又筋又滑;二是羊肉新鲜;三是和好面的时间长,所以揪出的面不宜粘结,保持面的劲韧度。
  6、炒面是回族群众出门经商、旅游的方便食品。过去,回族群众出门最发愁的是吃饭难。在遥远的旅途中,无论是赶路还是坐车,吃饭特不方便。特别是当地回民出门,因回族人口少,有时跑一天也找不到一家清真饭馆。为了适应这种经常出门的需要,回族便养成吃炒面的习惯。
  炒面回族俗称“肉面子”。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先把准备好的面粉,再将羊肉或羊油切成肉丁。炒时,锅里先例适量麻油,之后将肉丁、面粉、盐等佐料依次下锅,用小火将面炒到颜色由白变黄即可。吃肉面子的时候,在碗内或缸子内放肉面子一两左右,然后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即可。
  回族的炒面,色黄味香,冲后碗内没有疙瘩,入口感觉细滑棉软,清香扑鼻,一般可保存二至三个月不变质,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发霉。回族不仅出门带炒面,平时吃早餐时有的也带炒面,回族的炒面携带方便,易于贮存,卫生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节省时间。当回族群众出门远行时,只要背上炒面,就不愁吃不上饭了。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