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沃土佳话
坝的述说(7)
时间:2017-04-01   作者:李占梅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六、坝上特产
 
  1、端午艾蒿又飘香
  每年的端午节,在凌晨四点我的房门总会被友人砸开,睡梦中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心扉,还没穿好衣服,她已把一根艾蒿插进我的耳后,随后房门上、窗户上,都有她随手的杰作,大有“遍插茱萸”的味道。她边插边嚷:今年会有更多的人爱你,会让爱你的那个人更更爱你。
  我笑了,睡梦全无。
  艾蒿,又名家艾、艾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略成半灌木状,我一直搞不懂端午和这灰褐色的艾蒿有啥关系,但艾蒿就这样以不显眼的姿态不折不扣的存在于坝上的山山岭岭中。后来长大了慢慢地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南方的端午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而在北方尤其坝上一带,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饟解灾异的习俗。于是出现了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再后来发展到现在,更多的人认识了艾蒿的医药价值。说艾草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本草纲目》谓其能“温中、逐冷、除湿”。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常与当归、香附配伍。单用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将其艾绒制成艾条,用以烧灸,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据说非典时我省不少家庭曾烧艾条熏室,效果十分明显。慢慢的人们对艾蒿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喜爱了,在坝上几乎每家每户在端午这天都有储存艾蒿的习惯,或许也是因为艾与“爱”的谐音吧,有爱在家,家才会温暖,是吧!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