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沃土佳话
山里人耕种劳作花絮
时间:2017-03-30   作者:关继花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山里人的劳动技巧
  坝上历代为游牧区,明末清初,内地人为生活所迫,携眷到沿坝的深山地带筑窑建村,开垦种地,揭开了农耕文化厚重的历史篇章。
  直到清朝中叶的雍正元年(1723)朝廷颁旨,独石口外始招民垦种,坝下人纷纷来开荒,租种地。劳动人民是光荣而伟大的,在悠悠岁月的劳动生产实践中,人们凭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诸多适合山区的劳动技巧。
  一、种地,木制犁,状如蛇形,由犁弯、把依、拖头、铧、镜、底、钩组成。前边畜力拉,后边人扶。山区人从适用的角度改造犁镜为能左能右的活动山地梨,这种犁翻起的土能盖严种子,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甩籽人左肩挎一个装籽的短布袋,右手从布袋中抓籽甩向垅沟,为方便抓籽,籽袋口下方卷缝一根20公分长的硬木棍支撑,在抓甩的操作中,要求疏密适度,不能甩出垅外和间断。下籽的数量可根据土质肥瘦增减,一般每亩用籽是:莜麦26斤,蚕豆34斤,胡麻8斤。甩籽方法是:抓籽后中指以下三指紧握,让籽粒从拇指与食指间甩出,籽量多少由此处调控,因地制宜。
  二、割地,一般都用左手抓庄稼,右手握镰刀,两手动作配合得当,一次割两垅,交替前进。领头者居中,左前面三人,右身后二人,每人割下的庄稼,依次放在一起,有专人施捆。山坡地码庄稼顺坡势,从上坡始码,后依次码低处,稍微向上倾斜,这样,风吹雨打不散倒,就不会沾土出芽。
  三、串草,在不能去车的陡坡上打草,只能串拉到坡底装车,为能顺利的串,需做好如下准备:打草用杆长1.5米,刀长约60公分的大钐镰,打下的草成行在坡上晒干后,将草垛在能串的地方,串道需平缓,无树丛、岩石阻挡。也没沟坎等障碍物。垛草时先用杈子将草行堆小堆,然后杈来小堆垛码头,从下坡先两边放平,后在中心。垛好码头,后边紧贴竖放,稍向前倾斜85度,顺是先两边,后压中心,够大后,上边依次再放一层,整理成拱形如馒头状,这样下雨防漏水,串时不散垛。
  串草时先用大绳兜住垛尾,绳的两头在垛前打结,留出拉动时所需的绳长,如用牛拉,栓拉鞅,肚带、套上牛就可串到坡下装车处。
  四、打场:首先是做工具,连枷扇由四根粗细相等的荆条,用皮筋编绑成一米长的扁平状,用1.5米长、约4公分粗的木杆,顶端较粗处打一圆孔,安一轴,绑上连枷扇即成。
  在平整,压实、扫光的场地上,将莜麦捆一字形铺开,后一行铺在前一行的穗下秸秆上,依次类推,让有粮食粒的部分露在外表,右手前,左手后握紧木杆,然后右手向上举,左手向后撤,靠连枷轴的转动,就使连枷有节奏的拍打在庄稼穗上。
  用连枷打场,可以一人单打,也可以几个人合作。人和连枷慢慢在庄稼上移进,直到籽粒脱落入秸秆下为完成。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