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被浩瀚的草原所吸引,当你被草原的苍远而折服,欲作草原之行时,人们会告之你一句古老的谣, 立即会引起你强烈的兴趣。那便是:“口外三宗宝:莜麦、山药、大皮袄。” 并会给你讲起富有浓郁特色的传说。 口外,泛指“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以外的地域。口外,又有“东口外”、“西口外”之分,沽源属“东口外”。 莜麦 亦称“裸燕麦、”俗称“油麦”。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杆直立丛生,叶舌透明膜质,无叶耳,叶张扁平而软。园锥花序,穗轴直立呈下垂,向四周开展,小穗柄弯曲下垂。小穗含3—6小花;外稃有芒或无芒,内稃短。具纤毛,成熟时子粒与稃分离。 莜麦原产于中亚地区,最先引进殴洲大陆,尔后被我国引进,种植于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颁布开垦蒙署令,汉民流入此地,莜麦从此时在坝上落户。莜麦耐寒性强,适合于坝上冷凉气候。另莜麦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莜麦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秸杆和稃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 蛋白质平均含量达15%,比白面高51%,比稻米高92%,比小米高54%,比玉米高68%。 脂肪含量居首位,平均达8.5%,是面粉的四倍半,是稻米的六倍。 钙、磷:每百克莜面含钙58毫克,比面粉多20毫克,比稻米多50毫克,含磷312毫克,比面粉多53毫克,比稻米多208毫克。 另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而且组成平衡。秸杆和稃壳是喂牲畜的上等饲草,还可造纸。莜麦面可食用或作饲料。食用可作“鱼子”、“ ”、“窝子”等五十多种面食,蒸、烙、汆、炒各有风味。没荤腥,拌以盐水,照样可口。有荤腥,更是好吃。“莜面窝子” 蘸羊肉蘑菇汤,味道鲜美脍炙人口。 莜麦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耐饿。口外广为流传着: “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的米饭饿断腰。” 故这里的人们对莜面喜爱至极,奉为至宝。当地农民流传着美好的传说: 神农氏掌管五谷杂粮,派莜麦上口外安家落户,口外气候寒冷,神农氏从王母蟠桃宴搬来琼酒一坛让莜麦喝下御寒(这便是现籽种伴酒的由来)。莜麦到了口外,神农氏放心不下,到口外察看,莜麦还是冻坏了耳朵。神农氏急回天廷请教办法,回去后与他老婆述说了莜麦的景状。他老婆说:“不难,口外羊毛多,给织俩耳套,不就得了。”神农氏一听忙请其妻给莜麦织耳套。故现在莜麦籽粒被毛毛裹严。虽属无稽之谈,但反映了口外人民对莜麦的朴厚的愿望和感情。 山药 学名“马铃薯”,俗称“土豆”、“地蛋、洋芋”。茄科,多年生草本,现多为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略呈三角形,黄色。奇数羽状复叶。伞房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扁圆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性喜冷凉干燥适宜疏松肥沃的沙土。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块茎作粮食、蔬菜、可制淀粉酒精。 马铃薯含淀粉8—29%; 蔗糖含量7.9%, 粗蛋白质0.69—4.68%;粗脂肪0.04—9.96%;磷醛6.83%。 口外种山药,已有百年之久。山药成为口外群众必不可少的主副食。山药与莜面合起来可做百十种面食,且都是别具风味。好客的口外人常以“山药鱼(山药焖熟后捣为糊状与莜面和之) 蘑菇羊肉汤” 招待远方的贵客。 山药用途很广,价值亦很大。现在国外流行着一种方便食品“油炸马铃薯片”。它的生产工艺包括清洗、去皮、切片、色泽处理、油炸和调味等工序。美国较新的专利产品“香酥马铃薯片半成品”, 味道香脆可口,外观鲜嫩油黄,很受消费者欢迎。 山药喜冷凉气候,高温则退化。因此,坝上成为马铃薯良种繁殖基地。 大皮袄 大皮袄用绵羊皮泡制后做成,它是口外群众不可缺少的冬季御寒必需品。口外人一般爱穿白茬(不挂布面,板皮直接当面) 大皮袄,它耐磨、轻巧。大皮袄的历史由来已久。《后汉书、乌桓传》载“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食肉饮酪,以毛毳为衣。” 据有关史料记载:用毛毳做成毳衣,是古代冕服之一。自天子至子、男爵都可穿用。衣玄色。上画虎藻,粉米;裳色。上绣黼黻。 坝上的皮货,除一部分在当地销售外,大部分运到张家口转销其它地区,故历史上张家口素有“皮都”之美名。 “莜麦、山药、大皮袄。”充分反映了口外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风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口外人穿白茬大皮袄的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掉面大皮袄。什么“羔皮大衣”“麦穗头大衣”,这些美观而又讲究的大衣,逐渐进入普通人的家庭。而莜麦、山药至今还是口外人的生活必需品,深受群众所喜爱。 (注:此稿中的莜麦、山药习性价值数据由农艺师、政协副主席程志国提供)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