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堡镇东西围子之间,原有一条河流经过,河上建有一座木桥,俗称“两门外大桥”。这座木桥因年久腐蚀不堪,不敷应用,1953 年河北省交通厅批准改建,并拨款两亿元(旧币,后因运费不足又追加16069800元)。同年7月18日开工,9月29日竣工,建成一座四孔六米跨经水泥浆砌方石台墩木面桥。整个工程共用桩木154 根,松木纵梁54 根,桥面木(杉蒿)400桩,水泥3.5吨,用建勤民工80347工日,建桥技工系由外地雇用,技术指导是张北公路段的技术员彭兆丰同志。 1958年因在河流下游建成青年水库,水位提高,中常水位就可淹没桥墩,大水时,水从桥面流过,雨季经常阻断交通;另外,桥面木料已腐朽毁坏,行人车辆过桥时很不安全。因此又于1971年改成一孔30米复式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拱比1/10,设计荷载汽—13吨,拖—60,桥面净宽8米,两侧各设一米宽人行道。设计图纸系根据无锡双曲拱桥技术手册(内部资料)绘制。6月18日开工,10月30日完成大桥主体工程,翌年9月15日完成引道附属工程,历时317天。大桥建设由沽源县大桥施工指挥部组织施工,从各公社抽调300多名青年民兵组成施工专业队。指挥部主任张吉聪,副主任何朝友,技术员马文章。全部工程决算为11.7万元,除国家补助5万元外,其余系县财政自筹。由于施工质量差,设计上桥台抵抗推力不足,拱助联系梁采用的是16 公斤/米小钢轨,整体性达不到要求,因而交付使用仅一年多,拱顶就严重下沉变形,成为险桥,只好采取应急措施,限制机动车辆通行。由于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日益增多,众多的机动车辆往来于东西围子之间需绕行便桥(大桥南约一百米处一座小木桥)行驶,便桥窄小,车辆时常受阻,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多方努力,于1981年大桥又重新改建,将原来双拱桥拆除,利用桥石基础改建成2×16+2×4全长40.9 米,中碇双柱式灌注桩,中间两孔工字梁少筋微弯板,125两边石砌台4米钢筋混凝土板。 该桥设计和施工均由张家口地区公路局工程队承担,建勤民工由县调配,于1981年5月15日开工,同年9月25日竣工,始成现在的平定堡大桥。全部工程决算共开支145019.66元。 1981年12月19日经地区交通局李清副局长、黄殿芳工程师、沽源县副县长董其伟等地县有关部门共同验收。一致认为质量“良好”,基本符合设计要求,经测算总评分81.2分,同意验收交付使用。 改建后的平定堡大桥,外形宏伟壮观,荷载较前加大,汽—15,挂—80,桥面净宽9米,两边各设0.75米人行道并安装了1.16米高的水泥栏杆,桥面全宽11米,新桥建成后,保证了集丰线交通运输与县城交通的畅通无阻;促进了沽源县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益显示出它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