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名文化
大兴隆
时间:2018-09-15   作者:王强   来源:沽源网   点击:

  大兴隆村坐落在丰源店乡东南方向五六里的地方,是二道沟行政村所辖的一个自然村。大兴隆村周围环绕着很多大山,能叫出名字的有单墩、双墩和仙架墩。这种给山起名字的方式是根据山峰的数量——单墩是一座独立的山峰,双墩是两座相连的山峰,仙架墩是一线多座相连的山峰。
  大约在一百五十年之前,这一带荒无人烟。后来,这里变成了连接几个村落的枢纽,人们在这里互通有无,交换一些生活用品。最先在这里安家的是从山东兖州逃荒至此的刘玉何。随后陆续迁来的有吴姓、赵姓等人家,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村落。因为这里曾经是集市,村民为了图个吉利,给村子取名大兴隆。也有人说,因为兖州有个大兴隆寺,刘玉何是一个信奉佛教的人,所以给这里取名大兴隆。
  到上个世纪30年代,大兴隆村只有10户人家,三十几口人。
  日军侵华期间,大兴隆村是抗日根据地。当时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大兴隆人有马占地、韩西贞、何仲生、王怀本、刘容、魏天源等。这些抗日英雄,现在都已逝世,但是他们精忠报国的精神,却深深地植根在每一位大兴隆村民的心里。
  现在的大兴隆村是一个汉族人和回族人聚居的村子,回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4%,所以这里也被称为回民村落。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2015年,大兴隆村民自发地在村南头建起了一座清真寺。
  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礼拜大殿,掏空的五间平房,朝向朝阳升起的方向。礼拜大殿的前面建有开间为三间的门厅,便于大家集合朝拜。门厅里铺着地毯,让大家到了这里可以去除一下身上和鞋上的尘土。礼拜大殿屋顶的瓦为绿色,门厅屋顶的瓦为灰色。礼拜大殿的正后方,有一个二层的尖塔。尖塔顶部立着的花柱上安设伊斯兰教的新月标志,有唤拜的作用。
  大兴隆清真寺没有雄伟壮观的外表。但是,当人们走进这座清真寺里边时,却能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清真寺寄托了虔诚的信仰,更承载了大兴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每有节日,这里就是主会场。人们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供奉真主,祈祷平安。
  因为是回民村落,所以在大兴隆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最隆重的是开斋节。开斋节前的一个月是斋月,就是教徒守斋的月份。伊斯兰教有自己的历法,和中国的农历相似,但不同的是,伊斯兰历没有用闰月来调整与公历的同步关系。斋月每三年会提早一个月,在一年四季中轮流出现。斋月是斯兰历的第九个月,称为“莱麦丹月”。每个成年穆斯林在斋月必须守斋一个月,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吃简单清淡的食物。白天不吃不喝,甚至连咽口水也不允许。
  守斋结束就是开斋节,是伊斯兰历的十月一日,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隆重而充满喜悦。在一个月的守斋之后、开斋节这天,各家都会打扫屋子和院子,男子理发,男女老少都沐浴洁身,穿上新衣服,然后聚集到清真寺做礼拜。礼拜过后,就开始节日活动。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人们身着民族服装,走亲访友,互相赠送节日礼品。家家户户炸油香(油饼)、买牛羊肉等,举行家宴或客宴。出嫁了的女儿携女婿、儿女带礼品回娘家拜节。
  古尔邦节,时在伊斯兰历的十二月十日。古代阿拉伯宗教传说,先知易卜拉欣梦见真主安拉启示他杀子献诚,随后真主感其诚,用一只羊代替了他的儿子。此后,伊斯兰教徒沿袭为宗教节日。“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献牲”之意,所以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在这一节日,回族人民举行会礼,一同念经,礼拜真主普降幸福。然后请阿訇宰杀牲畜(骆驼、牛、羊三种),相互赠送。古尔邦节又称“小开斋”。
  圣纪节时在伊斯兰历的三月十二日,相传此日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生和逝世纪念日。届时,清真寺装饰一新,回族人民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念诵《古兰》启示,讲述伊斯兰历史和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的丰功伟绩。清真寺内宰牛羊、备饮食,招待教徒。
  现在,大兴隆村的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村民们始终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会奔向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