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故事会
在大二号插队的这些知识青年为活跃文化生活,在劳动之余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畅谈劳动锻炼的体会,有的把自己的喜闻乐见编成故事讲述给一起下乡的同学和农民,让大家共享生活快乐。
1973年-1978年期间,陆续有四批总共36名沽源知识青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来到了大二号大队的“知识青年生产队”简称知青队,他们大多数都是沽源一中刚毕业的学生。知青队是一个以知识青年为主体、贫下中农为辅助而组成的一个生产小队,即在大二号大队原有的18个小队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小队,它具有“集中安置、单独核算、自主经营”体制特点,经营耕地约450亩。大二号知青队的创建,受到了地、县两级领导和知识青年办公室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公社、大队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同时受到解放军51058部队农场张庆余连长及指战员的大力支持。它是当时沽源县在知识青年安置形式上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使得这一安置形式迅速地在我县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3年12月23日第一批16名知青(其中6名女生)来到了大二号大队,受到了大队领导和群众的热情欢迎接和接待,同时对知青们的生活做了妥善的安排,将他们分别安排在4户老乡家里居住,而着重解决了集中吃饭的问题。 大二号大队对知青队的创建工作非常重视,由党支部书记吴成同志亲自挂帅,支部委员戴玉英同志主抓,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实施方案,领导班子成员都为创建工作做出了大量辛勤工作。 在知青队的创业建设过程中,分别从其他的各个生产小队选拔抽调了部分领导组织能力强、生产生活技能全面、思想进步品行兼优的贫下中农代表进入知青队担任顾问工作,他们不仅精通农业生产技术,而且都身怀绝技。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日后的知青队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及各项生产活动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成立了由姚德才(顾问)、刘鹤鸣(知青)同志担任知青生产队队长,董立平同志任知青生产队会计和由女工委员、保管员、记工员组成的知青队领导机构。还建立了团支部(冯殿玲任书记)、民兵连等组织。并从大队的各个生产小队调选了王玉林(顾问) 丁守信 (顾问) 孙明(木工) 李忠 (大师傅)马存信 (顾问) 马秀林(车倌)等同志到知青队工作。 从1975年3月份开始知青队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在贫下中农顾问的带领下,开始了生产资料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构建和他们的第一个春耕春播生产活动。 动手制作和购买小型生产工器具和生产资料,例如:铁(木)锹、镐头、簸箕、犁具、口袋、木轮车两辆(两头耕牛)、皮车一辆(三匹马)及一些春播所需的工器具等等。 积极着手筹备自建生产、生活房舍所需的材料,例如:挖石料,脱土坯等等,到承德丰宁县选购了木材,去内蒙宝昌购买白灰。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大队机务队和部队农场各给予了春耕(播)的农机具支持。种植的粮食、经济作物主要是:小麦、莜麦、大豆、胡麻、土豆等。 春播任务完成以后,充分利用了夏锄到来以前的农闲间隙,从各个生产队抽调了数十名建房方面的能工巧匠及大量的运输工具,帮助知青队进行了第一期住宅工程的建造。建设房屋的标准是石头根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约330平米。宿舍布局大多数为一明两暗。两排总共17间,其中11间宿舍、综合活动室2间、仓库3间、厨房2间,院内还有牲口棚、猪圈、羊圈、菜窖、厕所等。经过大家的积极努力,工程于10月份竣工入住,充分改善了知识青年的生产、生活环境。知青队的第二期住房(约210平米)于1976的春夏之交,为虎皮石根基、砖混结构带后走廊排子房,房间布局和建筑规格均优于一期。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