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二号
董俊城老人的英雄事迹
时间:2017-10-31   作者:修翠云   来源:沽源网   点击:
  最早接触区小队,武工队,抗联这些名词的时候,是在电影里。那时候很小,对这些队伍里的英雄人物充满崇拜和敬仰。心想,假如有一天,我能从电影的画面走进现实,能够亲眼目睹一下这些英雄的风采,那将是多么荣幸的事情。2014年1月12日,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见到了解放前夕战斗在多伦县大队第五小区也就是大二号区的区小队队员董俊城老人。
  董俊城老人,今年87岁高龄,生活在丰宁县平安堡镇泡子沿自然村。平坦的草原,在冬日里略显得深沉,树木没有了叶子的装点,更显出枝干的挺拔,秋后的土地也变得凝重起来。坐落在这片原野上的小村庄,在冬阳的沐浴下,安静而祥和。白墙红瓦的房子,石块砌成的院落,整齐而干净,这就是董俊城老人的家。透过玻璃窗,老人远远看到了我们的到来,董大娘热情的开门迎接我们,董老也放下手里的书,从椅子上坐了起来,摘下老花镜,热情的和我们握手。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副硬朗的身板,这样的年龄,身材依然笔直,古铜色的方脸上,镶嵌着端正的五官,年轻时的英俊依稀可见。健谈开朗的态度,展示着一个军人,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素质和修养。这就是我的梦幻中走出来的英雄!
  当我们告诉他,我们是《百年古镇•大二号》编修组的,要采访他和他的战友在革命战争中的一些英勇事迹时,老人的脸上掠过一丝兴奋和严肃。他愉快的答应了我们的要求,然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目光和思绪一起,把我带入他人生的历史空间,带我们去追寻他人生的足迹,带我们去追寻那段血与火的历程。
  1928年1月11日,董老在隆化县出生,八岁时,随父母一起到多伦县居住,父母做一些小生意,他被送到会馆学校(山西会馆)读书。16岁那年他完成了高小学业。在战火弥漫的关键时刻,17岁的他毅然决然的参加了革命,进入多伦县县大队大二号区小队。开始的时候,他做大二号村的青年联合会工作。几个月后,加入抗联救国会,因为他读过书,被分配去当秘书,后来又被调去当粮油助理。
  那时候抗联战士的任务,是在大二号周围的一些地方打游击战,他们突破过好多次日伪军队的围困,也打掉过无数次的土匪攻击。那时候的抗联战士,个个马术精湛训练有素。马本来就带有灵性,他们配合主人,一次次和敌人进行激烈的交锋,战争中,这些战马也立下赫赫战功。说到战马,董老先生饱含着深情,怀念着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眼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那是1946年冬天,一场和杨锡壶匪帮的战斗在激烈的进行中。抗联队伍只有五十多人,而敌人的队伍有好几百人,多出抗联好几倍不说,又有精良的武器装备。看看敌强我弱,抗联队伍不敢恋战,边打边撤,董老抓住马的笼头,脚一蹬马镫,战马像离铉的箭,风驰电掣的向前飞奔。董老匍匐在马背上,身体像粘在马背上一样,子弹在他们的身边嗖嗖的飞过,他们一边还击,一边撤退。雪地很滑,有的马失去控制,区委委员张建茂被打下马,眼看就要被敌人捉住,董老调转马头,不顾近在眼前的危险,也不顾飞啸而来的子弹,他飞身下马,把张建茂扶到马上,然后一起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他救下了这位党的领导干部,为部队挽回了损失。听着老先生的讲诉,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骑士勇猛而矫健的身影,出现了一队威武的骑兵,还有雪地里腾起的白烟弥漫,耳边仿佛听到了空中回荡着的激烈枪响和战马的嘶鸣,也仿佛看见一窝蜂似的土匪追兵,听见他们狼嚎鬼叫的呼叫着被抛出老远老远……
   还有一次,在砬子沟,队伍在山上安排着一个站岗的战士,敌人偷偷地摸上山,把这个战士抓住后,把队伍被包围在一个院子里。有两个战士被当场打死,情况十分危急。一个区长主张和敌人硬拼,一个姓张的主任和一个队长,还有董老主张保全实力,因为敌人在周围都布满了火力,有机枪和炮弹的围攻,区小队无论兵力还是火力都差得很远。硬拼只有死路一条,还是找个合适的位置撤退为好,他们商量好以后,把这个院子的院墙拆了一个大口子,这里的火力稍微弱一些,大家从这里突破,退到了砬子山顶,董老骑在马上,顺便又带上一个战士,还有一个村长,叫郭凤山,他拽着董大爷的马尾巴,大家一起冲了出去,等到了山顶,董大爷的这匹灰色战马,用尽了最后的一点力气,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安详的离开了它的主人,它被累死在战场上。说到这里,董大爷眼里闪烁出心疼的泪花,我们知道,马是他的脚力,也是他的“战友',失去战马,和失去战友一样让他难过,这位和他一起出生入死,同甘共苦的亲密伙伴,和那场战争一起永远留在了董大爷的心中。
  游击战争还在继续着,党的会议、组织行动,都在秘密的进行着,一次党的秘密会议要在大二号村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区里的政委王双泰,李治安员,通讯员吴启来,还有村长刘世亮。这次会议主要商量,在十八号村举办共产党的学习班,决定叫马龙河参加学习班的事。那天是1946年阴历的4月28日,他们来到大二号村,一个叫做“德茂昌”的商号,准备在这里召开会议。王政委他们在这里等候,董俊城从“德茂昌”出来去村东头通知村长姚成开会。一问姚成不在家,董俊城又返回,准备到村公所(在街当中)去找。走到戏台前,听到西面有马叫,他又往前走了一段,听的更清楚了,而且还伴有马靴子响。“不好!”董俊城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急忙隐进“自源城”(商号名),一进门,董俊城顺手顶住大门。“自源城”正房五间,王启山(大二号人)在这个院子住着,董俊城进了“自源城”后,发现王启山不在家,只有王启山的老婆一人,董俊城说;“可能敌人进街了,我出不去了,马还在“德茂昌”。正在此时,王启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一见董俊城,急忙说。“敌人都进满街了,你还在等什么?快从后门走!”王启山的老婆急中生智说:“快藏天花板里。”王启山赶快搬来梯子,董俊城上了天花板,刚藏好,街上枪响了,紧接着砸大门的声音,王启山急忙去开了大门。
    “共产党呢?”
   “没来。”王启山回答。
   “老兔子,有人看见跑进了这个院,快交出来!”说着拳打脚踢王启山俩口子。打了一阵有个像当官模样的命令搜。被垛、山药窖、大柜等搜了个遍,最后搜到天花板,两个兵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敢上,就用刺刀捅,瞎咋呼。王启山的老婆一看不妙,急忙说:“老总们,消消气,大老远来了,抽口大烟解解乏,真没有共产党呀,我们还藏他们干什么?”几个当兵的这才罢了休。王启山与老婆赶忙张罗着给敌兵做饭。吃完饭,太阳落了,街上吹集合号敌兵们走了。半小时后,敌兵们又返回来了,董俊城思想:坏了!赶紧把装起的四个手榴弹又掏出来,拧开了盖,作好战斗准备。然而,敌人返回后并没继续搜。到掌灯时分,响起了集合号,敌兵们全走了。董俊城这时才从天花板上下来,饭也没顾上吃,就出了王启山家。尔后悄悄去了高玉英(大二号人,当时大二号村妇联主任,后来是大二号村村长)家。高玉英将王政委、李治安员牺牲的情况告诉了董俊成,并给董剃了头,找出个破毡帽头、破皮袄,还找来双旧鞋。董俊成化装后,把枪藏在高玉英家,连夜去找自己的部队。
  董俊城和他的战友们,一次次和敌人周旋着,一次次惊心动魄地化险为夷,他们为革命,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段段人生的精彩。
  1946年底,大二号解放了,董俊城被派到察哈尔省党校学习,1947年被选为大二号区区长,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对于成分的划分,别的地方出现许多错误,读过书的董俊城,把大二号村的成分划分做的合情合理,没出现一点偏差,他的公平、公正和无私,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大二号区是当时十三个县中,唯一一个做得最好的村子。这样,他在区长的位置上兢兢业业的干了三年。
后来父亲去世了,老母亲自己留在家里,董俊城放心不下母亲,便离开工作岗位回到家乡,侍奉母亲。后来和村子里的谢云霞结婚,生育了八个孩子,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的大儿子曾是隆化县法院院长,现在已经退休,二儿子在部队的一个工厂当处长,现在也已经退休,三儿子在顺义牛栏山酒厂当着领导,四儿子在丰宁县草原乡当乡长,书记,后来退居二线,现在工会工作,五儿子在家务农,守着父母一起生活,大女儿嫁给了农民,过着平静的生活,二女儿在丰宁平安堡镇做生意,三女儿是平安堡镇的一名小学教师,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在董俊城的教育和培养下的孩子们,个个有出息,人人有文化,都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的优秀人才。
  回到家乡务农的董俊城并没有懈怠,他做过大队书记,当过村会计,以一个革命军人和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家乡努力工作着,一直到晚年。
  非常时期,他离开家乡投身革命,革命胜利了,他回到家乡侍奉母亲。可以说他为国家少小离家抛头颅洒热血;又为了孝道放弃工作回乡尽孝。忠孝二字在他身上得以完美体现。
  就要告别这位革命的前辈,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老人的谈笑风生和气宇非凡,让我再次对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夕阳映照在这个安静的农家小院,一切都显得那么的自然和祥和,两位老人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向老人挥手告别的那一刻,我想,我还会再来,再来看望这位和蔼可亲的英雄老人。

(责任编辑:红枫)

长按二维码 关注沽源网
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