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芳在多伦公安大队时的照片,很珍贵的纪念。(后排左起第三位是马恩芳) 在大二号村有这样一对回族老夫妻,早年双双参加革命,都在新中国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也是大二号村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他们就是杨桂兰和他的丈夫马恩芳老人。 杨桂兰是察蒙地委大二号村委妇女主任,她也曾在五区担任过妇女主任,她为地委秘密传递情报、转移干部、组织和发动妇女积极支援全国解放做过许多的工作。全国解放以后,她又组织全区的妇女积极参加家乡的经济建设,成为一名优秀的妇女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丈夫马恩芳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负伤,伤未痊愈就重返前线,坚持到最后的胜利。退伍复员后仍不褪革命本色,在地方依旧为党的事业默默工作。他们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和和平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杨桂兰,1927年出生在大二号一个普通的回民家庭,在旧社会她度过了一个苦难的童年。农村的传统习俗,加上家庭的贫困,她没能上过一天学,从小就担负起家务劳动,稍大一点,就下地干农活,艰苦的环境里,她成长着、成熟着。生活的历练,造就了她坚强而勇敢的个性,她不但出落的亭亭玉立,也养成了正直豁达的人品,17岁那年,她由家里做主嫁给了一户人家,婚后不久离异。 1947年初,她投身革命,做起了妇女主任的工作,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那时的坝上地区还没有彻底解放,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和土匪仍然还很猖狂,杨桂兰带领村里的妇女儿童,为区小队站岗放哨送情报。村子周围的山头上都有旗子,也就是消息旗,当她们发现敌人进村时,就把旗子放倒,村里的党员干部看到信号就会马上转移出去。这样,党设在大二号的秘密联络点从未受到损失,她还带领妇女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做军鞋,送给前线的解放军。 全国解放后,1950年大二号由多伦划归沽源县,设大二号区,杨桂兰任区委党组委员和大二号村里的妇联主任。她带领村里的妇女参加大生产,慰问烈军属,建设新农村。后来调到县城做起了街道主任的工作,三年以后,她又被调回大二号,继续做妇联主任和调解员的工作,她被妇女们称作是娘家人。 她带领妇女组建小剧团,参加县里的表演赛,大二号的剧团培养了好几位优秀的戏剧人才。她做调解员工作更是有声有色,邻里纠纷,夫妻吵架,只要她出面处理,马上风平浪静,烟消云散。她化解过矛盾,也挽救过生命,经过它调解的许多案例,在县民政局和司法局的档案里都有记载。 那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秋天,村里有个叫任疯子的人,他的母亲和邻居闹纠纷,矛盾很快白热化,疯子的邻居家旁边就是一个很深的大水坑,疯子的母亲在和邻居吵架时失去理智,跳到这个大水坑里,污浊的水很快就淹过这个母亲的胸口,旁边的人怎么劝她也不出来。眼看这就要出人命,有人想到了杨桂兰,急忙跑去找她,她听到这个消息,放下手里的活,马上跑去,一看这个情形,她一边和这个女人说话,一边跳下水坑,把这个母亲拉了上来。杨桂兰并不会水,她当时想都没想自己的安危,后来她带着这个母亲来到邻居家,严厉的批评了邻居,并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解了这场矛盾。一场近乎要出人命的纠纷,在她的调解下,得以圆满的解决。到现在村里的人还常常提起这件事,大家都佩服杨桂兰的机智和勇敢,这样的案例,在杨桂兰调解员的生涯中,数不胜数。 她收养过失去父母的婴儿,她挽救过即将破碎的家庭,谁家的老人没人照顾,谁家的孩子还没媳妇,谁家缺了口粮,谁家的牲口糟蹋了别人家的庄稼,她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她也被误解过、委屈过,但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在大家眼里看似家长理短的小事,在她的眼里都被看做是大事。她常说的一句话,“共产党救我出火坑,我今生就是党的人,为党做事,为民解忧,我不觉得委屈。”她质朴的情感和崇高的思想觉悟,深受大二号人的拥护和爱戴,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她多次被选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参加县里的党代会和人代会;多次受过嘉奖,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党员和先进个人,1977年,去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先进工作者表彰会议,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当时张家口地区共有三人获此殊荣,杨桂兰就是其中之一。她做的民调工作每年都荣获奖励。她说要做就要做好,做到三满意为止,即当事人满意,党和领导满意,自己满意。她说,自己做事情不贪图什么回报,只是在尽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几十年如一日,直到现在,只要村里有不好解决的事,都还来找她,不论多么难的事情,只要她一出面就能得到圆满解决,大家哭着来,笑着走,人们信任她,尊敬她。她说她愿意为大家付出。87岁高龄的老人,她还是那么的豁达,那么的开朗,那么的执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永远都是村里妇女们的娘家人。 说到老人现在的幸福健康,也不能忘记陪伴她六十多个春秋的丈夫,在结束了第一次婚姻之后,她投身了革命,经区领导介绍,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马恩芳,一个刚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共产党员,共同的革命目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婚后生活虽然清贫,但妻子的高风亮节,丈夫的浑厚宽容,造就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丈夫马恩芳,1946年参军入伍,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解放新保安的战役,炮火的轰鸣,使他双耳失聪,虽然身负重伤,但他坚持不下火线,战斗到最后胜利。同年8月,他参加了解放平定堡的战斗,他所在的突击队最先进入战斗,他和他的战友从狼尾巴山横冲之下,以排山倒海之势,从东门攻入,一直攻打到西门。当时我军只有三个营的兵力,和国民党部队的战斗,本来准备打三天的战役,他们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马恩芳,战争年代冲锋在前,和平年代仍然兢兢业业。转业后他先后在张家口报社、多伦公安大队、看守所等单位工作。1952年调到大二号,受到区政府和家乡父老的热烈欢迎,大二号由区改乡时,他当选为大二号的第一任乡长,在艰苦的环境下,一干就是三年。成立高级社后,他又担任了一年的社长,后来高级社改为农场,他从社长的位置下来,调到县晋剧团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起早贪黑的一干又是八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让唱古装戏了,剧团开始唱样板戏,后来彻底解散,他到沽源一中当起了管理员,这样一干又是十四年,后来到二道渠中学继续当管理员,直到退休,不论在哪个单位,不论到哪种环境,他都实实在在的做好本职工作,不谋私,不贪利,给大家留下很好的印象。 杨桂兰,马恩芳,这对革命的老夫妻,为了共同的信仰,在革命的道路上携手并肩,默默为革命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同时还养育了几个优秀的儿女,他们一共养育了五个儿女。大女儿马树琴,嫁人后在北京生活,大儿子马树林,二儿子马清林,都被送去当兵,接受部队大熔炉的历练,复员后都从事教育事业,都是优秀的人民教师,汽车兵出生的马树林,沽源一中退休后担任驾校教练员,他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和优良的军人品质,带出一批批优秀的驾驶员,马清林在沽源四中任体育老师,为国家培养着体育人才,三儿子和小儿子守着家乡的热土,养车搞副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两位老人,为党、为人民做着贡献的同时,也成为家庭教育的楷模,令世人钦佩和敬重。 一首小诗献给这两位老人,算是对他们的由衷的敬佩和崇高的敬意。 碧血豪情女中侠,叱咤风云展丹华。 不辞劳苦不畏险,出生入死走天涯。 化解困难解幽怨,调节纠纷传话佳。 党中楷模民娇子,伟大母亲浴红霞。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