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义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她是曾经在大二号默默奉献过的女知青。因撰写大二号知青书稿,我在宣化社区服务站见到了这位可爱、美丽的马淑义大夫,并聆听了她对那段知青岁月的深情回顾。 1968年,马淑义作为一名下乡知青,来到大二号插队时还未满十八岁。刚开始所有知青都暂住在大二号的礼拜寺。等她们同大二号贫下中农熟悉后,大队把男知青一人一组,女知青二到三人一组的形式,分配到各个生产队。 那时大二号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冬天屋里的墙壁上挂满冰霜,而且热水也不太方便。可是马淑义硬是坚持着在大二号度过了插队的第一个春节。次年(1969年)四月她因表现突出且聪明伶俐被派到二道渠公社卫生院学习妇产及其它方面的医务培训。九月份回到大二号,成了大二号卫生室一名医生。当时的卫生室还有一名司药,一名刚满十五岁的赤脚医生。那时她每天从早晨八点开始工作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以后,而且半夜被老百姓敲门出诊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大二号工作的三年,她付出了比别人六年甚至更多的工作量。而且培训班里实践机会不是很多,马大夫就是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热情敢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接生难题。她接生的第一个产妇胎位不正,而当时正是寒冬,那天的雪下的格外大,通往公社的路已被大雪封死,在短时间内,等到上一级医院来的希望是不可能的,而且产妇因难产,导致大出血,从晚上八点一直持续到凌晨三点,孩子才落生,孩子因为在产道滞留太久,窒息,虽然没保住性命,但是产妇平安脱险。当时医疗条件还不能进行剖腹产手术,更缺少先进的手术器械再加上大雪严冬的艰苦环境,这是连大医院都很难处理的胎位不正的状况。天亮后公社卫生院大夫赶到时,看到产妇平安,当场决定让她专门负责大二号的接生工作。从那以后,马大夫又接生了13个孩子,大人孩子均平安。 除了接生工作,她还承担着全村人的医护任务。不管是三更半夜,还是雨雪天气,她常常被从炕头喊起,半夜同老百姓骑马去邻村接生。每年春节其他知青回家过年,她都坚持在村服务,村民们送去粉条、土豆、炸糕并同她一起过年,大二号的许多百姓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像亲闺女一样待她。 用马大夫自己的话说,大二号的三年,是她人生里最忙碌的三年,也是最有意义的三年。她走村串户给百姓送药,挨家挨户宣传计划生育工作,改变社员重男轻女的观念,说服妇女上节育环。那时乡村医务工作,老百姓的炕头就是她的手术台;百姓家的大红柜就是她给妇女上环用的手术床。三年时间里,为大二号大队妇女上节育环的高达500名左右。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她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锻炼成一名沉着冷静,熟练自如的妇科医务工作者。 因为在大二号积累了接生经验,马大夫回城后被宣化交通局医院推荐到北京医科大学深造。毕业后任宣化交通局医院妇科主任。并在1992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激光学术交流会”获优秀论文奖。成为张家口第一位成功治愈妇科宫颈糜烂的大夫。前几年从社区中心退休后又在社区中心服务站坐诊。不久前又被宣化协和医院聘请为妇科主任。 马淑义大夫对大二号的贡献,对大二号恩情,大二号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
(责任编辑:红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