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社部近期发布的公告,截止去年底,中国公务员共计716.7万人,而且是明显的“官多兵少”。当然,公告所指“公务员”并非所有公职人员。据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披露,目前中国吃财政饭的公职人员约有500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34位公民中,就有1名公职人员。公务员原是为群众服务的,但这支队伍的过度膨胀,却成了压在百姓肩上的沉重负担。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公务员”中的大部分,竟然是有职有权的“公务官”! “公务官”队伍的膨胀与泛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弊端: 一、指挥的人多,干活儿的人少,办公效率低下。八个行政服务窗口,往往只有三两个正在办公;一个办公人员打字,三五个领导指手画脚;小小一个科室,一个科长,三个副科长,没一个科员,一个不尿一个。一个部队,如果个个都是司令,就是缺少兵,还能靠谁去冲锋陷阵呢?“官多兵少”的政府,注定了办公效率低下。 二、权力资源紧张,单位内斗加剧。正副职之间勾心斗角,众多副职之间更是明争暗斗,拉山头,找靠山,结党营私,搞人身依附,已成为一种常态。 三、官职设得太多,官员职责就少,难免精力过剩,无所事事,搞出类似携女下属、女同事出去开房的丑闻。如果官员少一些,任务多一些,日程满一些,谁还会有这等闲情逸致?起码,上班时是顾不上去放纵发泄的。同时,官多了,就会创造机会抱团一起贪,似乎这样就能“法不责众”。 四、官太多还会糟蹋更多纳税人的钱。每个官待遇都不菲,除了正常的工资,还有办公、车补、房补等各种福利待遇,养一个原本不必要的官,甚至比养几个“兵”还费钱。何况,这些钱都还是看得见的花销!公务员基数如此庞大,财政本来就很吃紧,加上“官多兵少”,岂不更加雪上加霜? 五、单位内部官位太多,就会“以官为本”,一切“官本位”。机关单位编制有限,官“兵”编制人数成反比例,官多了“兵”就少,有的科室甚至清一色的官。机关内“官多兵少”,必然是官气十足,个个颐指气使,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气氛不够。另外,现在的官多爱铺张,爱奢华,以显示身份地位特殊。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愈发难以遏制。同时,将军多了令也多,哪个官肯甘于寂寞?都想造点声势,打造些政绩,捞取升职上位的政治资本。而且,兵越少,事越忙,行政效率越低下。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一个办事员,伺候那么多领导,效率怎么高得了,不搞些形式主义才怪!另外,人人都是官,少数的“兵”不堪重负,买官的愿望就会很强烈,卖官的价码也会更高。 “官多兵少”的怪状显然是因为顶层设计出了问题。公务员人数编制的唯一依据,应是满足工作的需要,只要够了就不要再招。至于军转干部,确实情况特殊,政府只能无条件安置。但问题的要害在于,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公务员能进能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并尽可能拓宽军转干部的出路?这些深层次的老大难题,其实都应该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 如何精“官”简政,关键在于制度设计: 一是通过选官制度改革,确保做到选贤任能,唯才是举。选官、用官不要看关系,看背景,杜绝出于上层关系和领导意志增设官员职位。只要分工科学合理,官位设置越少越好。选好一个恪职尽责的能官廉吏,胜于培养十个玩忽职守的贪官污吏。 二是从制度层面强化官员职能,严格区分公与私的界限,以制度倒逼官员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确保工作时间只办公,不办私,全身心忙于公务,切实提高官员领导水平和办公效率。 三是完善官员可上可下、能进能出的公务员管理制度。现在的公务员队伍,一进去就打了保票,只能不违法犯罪,混也能混一辈子。即使进行机构合并裁撤,人员也多半减不下来,只是在不同领域、部门间分流,甚至是换换招牌,办公桌挪挪地方。 四是建立“简政”制度,通过有效的“简政”促进“精官”。 机构撤销了,审批取消了,该废止的红头文件、政令措施废止了,政府不再到处伸手了,官员的事就少多了,官本身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过去乡镇收农业税、合同款,几大班子上上下下齐出动,派出所民警也去助威,还要雇些临时工参与催讨。后来“皇粮国税”一取消,立刻一了百了。另外,过去所谓的“维稳”也耗费了很大的行政资源和执法力量。所以,简政、不折腾本身就是精“官”的捷径。 五是从制度层面推进机构撤并促进精“官”简政。一些临时设立的机构,或职能重叠的机构,都应及时撤销或合并。新设机构应更加谨慎,并通过严格的程序。官员应设多少,精简应精简到多少,也要应有科学的数据为依据。
中国公务员队伍的宠大与官“兵”结构的畸形倒挂,成了政府机构行政效率低下与官场腐败的主因。单就公务员制度改革而言,说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毫不为过,而且改革者本身也面临诸多风险。但是无论如何,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通过精“官”简政,裁汰冗“官”,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已成为政府“打铁先硬自身”的不容回避的第一选择。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