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
1935年,钱学森抱着科技救国的梦想负笈游学,后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从事航空前沿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美国航空界翘楚。1950年,受“麦卡锡主义”影响,钱学森经历了行李被查扣、人身被拘捕被软禁等曲折遭遇。1955年,根据中美日内瓦声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此后,他帮助祖国成功研制导弹、火箭、卫星等。这一切,美国媒体都进行了大量而及时的报道。本文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等较有影响的美国媒体为视角,以60多年来有关钱学森的报道为主线,解读美国媒体眼中的钱学森。 “最有天分的火箭专家”——聚焦旅美成就 1936年秋天,钱学森师从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攻读博士学位,因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得到器重,毕业后仍从事航空前沿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观点,成为美国航空界最有权威的专家之一。 1.首位中国籍戈达德教授 尽管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航空界名声鹊起,但是直到1948年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时,才引起美国媒体关注。 古根海姆喷气推进中心是由丹尼尔古根海姆基金为推进航空发展而成立的,中心旨在培养未来航空的领军人才。为纪念美国“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中心主任均被任命为“戈达德教授”。当时古根海姆基金会同时选择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成立中心,他们皆希望钱学森能担任中心主任,钱学森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1948年12月14日,《洛杉矶时报》以“钱学森博士: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为题进行了报道:“杜布里奇博士宣布钱学森博士将会领导帕萨迪纳研究中心。钱学森博士,38岁,中国人,曾是加州理工学院学生及加州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日,《纽约时报》也说:“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空气动力教授的38岁中国人钱学森博士,已被选为加州理工学院的戈达德教授。” |
(责任编辑: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