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文史汇编 >

元代以前的沽源交通

时间: 2018-04-17 19:31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王玉璞 点击:

  据史书记载,沽源县在秦朝时属上谷郡,汉朝属乌桓地,三国、晋时为鲜卑地,北魏属御夷镇,隋、唐为契丹游牧地,辽时属奉圣州。
  沽源虽有宽阔的草原,但由于地处塞北,气候寒冷,所以在远古少有人类活动。进入中世纪后,由于军事上的需要,这里已是中原通往北部边陲的重要通道,人民繁衍生息,人口渐多,交通道路也逐渐定型、增多,特别是到了元代,沽源的交通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辽时,沽源县是辽国的腹地,辽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制盐业比较发达(当时沽源境内有好几个地方产盐),炭山(今长梁四栅拉一带)南古汉城有盐地,盛产食盐。契丹八部都吃这里的盐。辽的食盐产量很多,售价又较宋朝的低,因此行销很远,自海口入齐河经雄、霸,一直到涿易等地。四面八方的车辆来此运盐,除去形成一条南北大道外,还出现了不少分支小路。据《辽史本纪》载:太祖三年(公元909年) 置羊城(今小河子乡一带)于炭山之北以通市易。到金代又把羊城改名为北羊城,在北羊城设榷场进行牲畜交易。由于九连城一带食盐产量丰富,金朝曾在那里设西京盐司,专门管理那里的盐务。
  随着国力的发展,辽、金历代皇帝不断南侵。另外,皇帝不断外出巡游作乐,“炭山”就是辽国历代皇帝打猎的场所。辽国统治218年,有文字记载的帝王在炭山的活动就有18次,特别是圣宗还把炭山作为避暑之地,他在位的39年曾五次到炭山打猎、避暑。
  1125年辽为金所灭。金时分属桓州、宣德州,沽源在桓州辖界内。据《金史·地理志》“西京路桓州有曷里浒东川,更名金莲川,有景明宫,即金世宗避暑宫,在凉陉,有查沙、白泺。” 据考察当时的景明宫位于现在沽源闪电河乡的大宏城子。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商品互相流通,以及由于战争和帝王巡游作乐的需要,人员物资大量流动,这就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陆路交通。人行道,大车道,驼道,特别是古代战争传递消息,运送兵马粮草的驿道,往往就是现在公路的前身。
  元朝以武力开拓疆域,军事情报的传递,人员的往来均比较频繁,所以驿站驿道特别发达。元朝始建都城于上都(开平,今内蒙多伦县西北),后迁都于大都(今北京市)。沽源位于元朝上都的京畿地区,处在两都之间,是来往两都的主要通道。据史料记载, 当时大都通上都的道路有四条。一条是驿路正站:即由大都西北行,经昌平出居庸关往延庆、赤城、独石口、牛群头(我县石头城)、沽源、察汗淖儿(我县大宏城子)、李陵名、桓州,到达上都; 一条是西路: 即从大都西北行, 出居庸关经榆林(在怀来境内), 雷家(今沙城), 龙门(今赤城龙关), 宣德(今宣化),张家口,野狐岭到抚州(张北),折向东北经宝昌到达上都;一条是黑谷路:即由大都西北行,经昌平出黑谷口和牛群头站与驿路正站合辙而到达上都;一条是东路:即从大都向北偏东行,经顺州(今顺义县),古北口,大阁到上都。
  以上四条路线有三条经我县,而牛群头、沽源、察汗淖儿三驿站均在我县境内。由此可知,当时我县境内在沟通两都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元朝,皇帝为了游玩作乐和巩固边防,在现今的沽源县大宏城建立了一座行宫,名曰“察汗淖儿行宫”。据南京大学历史系元史研究室陈得芝的《察汗淖儿行宫今地考》中称:元朝皇帝每年夏季驻跸上都地区,在这里举行诸王朝拜,开诈马宴,望祭陵寝等重要活动,并在上都狩猎为乐,一般要到七月下旬才返回大都。从忽必烈定制起,元代各代皇帝基本上都遵循这种制度,定期巡幸两都。
  元时,在沽源境内的驿道上,传递军事信息的人马,运送军粮、贡物以及民间商品交流的车辆,川流不息,人员南北来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里对在沽源境内的“察汗淖儿行宫”及其周围景物作了详细的描述,以至这座行宫的名声在当时竟与大都、上都、和林以及其它中国大城市一样为世人所熟知。
  元时,沽源境内的交通以贯穿沽源南北的两都之间的驿道为主, 除此,还有一些分支道路通向四方。这些道路沟通了地方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为以后道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