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文史汇编 >

察哈尔都统张之江将军小传

时间: 2018-04-06 17:15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宝音 点击:

 
  张之江将军是前察哈尔第六任都统,是一位倡武先驱、爱国将领。他又名张盐山,号子姜,河北省沧州盐山县刘志仁庄人,出身农民家庭,幼年只读了几年私塾,稍长帮助父亲务农。清朝末年,他十六岁时,正值列强欺凌,国势危阽,清廷为加强军备,特在世代武林之乡的沧州地界招募兵员,指派名额,限期送齐,逾期治罪不贷。张之江感到朝廷腐败无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目睹人民遭受压榨,哀鸿遍野,极为痛心。他对救国救民遂有了紧迫感,但一想到要想救国,必须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与列强对抗。于是便说服父母去应募,从此弃农当兵。入伍后很得上级赏识,不久送去保定受训,在受训过程中,又逐渐领悟到只有军事知识而没有文学才能,也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只有以岳武穆为榜样,文武兼备,才会有所作为,因之潜心自学。恰巧在营门外有一刘姓小商,是位落第举子,学识渊博,与张相识很熟,见张自以不学无术为憾,就自动为张教学,两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在保定受训两年,张孜孜不倦,于军训之余,废寝忘食,攻读了许多治国安帮的论著, 胸怀顿开, 并练就了一笔好的书法基础。十九岁就提升为骑兵排长,隶属冯玉祥将军部下,因其见地非凡,很受冯将军青睐,以后提升为上将参谋,更因张的口才好,外交能力强,当时盛传有南汪(汪精卫)北张(张之江) 之说。讨袁时,冯将军为联络蔡锷将军共图讨袁大计,对完成这一重大使命的人选,非张莫属。于是又任命张为全权代表,前往云南对蔡锷将军游说,结果很顺利地缔结了盟约,大事告成,未辱使命。
  1922年,冯将军部队攻打镇守天津的奉系李景林部,张为总指挥,屡攻不下,后组织武术敢死队,率将击溃获得大胜。从此,张就成了冯的左右臂,更为冯所器重。
  1924年,冯将军以西北边防督办名义,将部队移防张家口,此时张已是冯部的第七旅旅长,并被命为察哈尔特别区都统。张到任时,正是张家口遭受特大水患和兵变抢掠之后,创伤累累,满目疮痍,工商业萧条,民不聊生。经过张苦心治理,一面平压乱兵,安抚灾民,使市面很快繁荣起来,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一面大兴富国利民的建设,把旧有沟通桥东和桥西区的石拱桥(在现在新新影院对面处) 拆除, 向南移至现在铁桥处,利用修建平绥铁路遗下的钢铁桥架,在清水河上架起了双行道铁桥一座,名曰清河桥,俗称通桥,既能防备被大水淹没,又使行人来往畅通,市民无不称便。
  张家口屡受由北下来的山水之患,他于平门外建起了一条坚固的堤坝以防水患,对此造福人民之事,有口皆碑。张之江将军生活规律,衣食朴素,不吸烟、不喝酒、不茹荤味,早睡早起,起床后骑马练武,坚持不辍。任察哈尔特别区都统时,年仅不惑,已是满腹经纶,文武全才。在施政方面:重视修养生息,真正贯彻了国民军“真爱民、不扰民”的优良军风;在治军方面:恩威兼施,与士兵同甘共苦,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军服。对犯有一般错误的官兵,不是用军阀式的打骂方法,而是以情感化。在张家口当时有一则趣闻:一天张在街市上见到一个下级官员,脚上穿着一双新买的三层底布鞋,他即上前给这个官员行了一个军礼, 这官员认得张将军, 吓得魂不附体, 手足无措,敬礼不迭,自以为定要受到严厉处罚。不料张却和霭地说: “我不是给你行礼,而是给你脚上穿的新鞋致敬。老百姓养兵不易,不可浪费老百姓用血汗挣来的钱,供我们挥霍,赶快回营换上军鞋吧!” 就这样使这位官员既羞愧又感动。张部的军纪风纪极为严格、整齐,大街上见不到官兵闲游、娱乐场所更无踪迹。在街上见到的士兵,都是由班排长率领,列队行进,概不逗留。官兵除必修的军事操练外,就是到处劳动,为公共事业做工。驻在坝上各县的部队,把县城的马路修得整整齐齐,张北县的城门和城墙就是这支军队修造的。张北庙滩,由官兵动手建起可容一团人的营房,不用民工,大大减轻了人民负担。
  张之江将军出行简从,不受属下的丰盛接待。记得1926年。张出巡各县,轻骑简从,仅带一连骑兵后随,张也一同乘马前往,到商都县时,不设行辕、不受招待,下榻县立完小学校,在校长办公室住宿、办公,官兵在校院搭设帐篷。当时笔者正在该校上学。亲见张将军高身材、瘦体形,一副太将风度,他出出进进,不戒严,很随便,仅有两名护兵随侍身边。士兵们与同学谈长道短,和霭可亲,张将军笃信基督教,早晚祷告。当视完毕起程的那天早晨,士兵整装齐集在校操场上,环站一个圆圈,中间放一高桌,张将军身着两肩有穗的戎装,头戴有长缨的将校帽,高统马靴手按洋刀,站在高桌上,领导官兵俯首祷告,最后齐呼一声“阿门”,就整队出发。由全县官兵、士绅、商民、学生、警察列队欢送,张频频向欢送者招手致谢而去。
  沧州地区百姓十有八九会武术,张将军武功基础很扎实,他一向提倡武术救国,武术练兵,把武术称为国魂,所以西北军把大刀、双手带等武术作为练兵的一项必修课程。其他还有杠子、木马、平台、障碍等体育活动,也要求人人都会。后来宋哲元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施展大刀威力,杀得日寇惊魂丧胆,这些壮举都与张将军当年的倡导有关。
  1926年,冯玉祥将军的国民军因与奉军作战失败,队伍向西撒去。冯本人下野去了苏联,张之江将军也离开了西北军去了南京,正值东西列强帝国主义者在中国不断制造惨案,虎视眈眈,污辱我中华民族为“东亚病夫”,企图瓜分中国之时,他感到国势阽危,濒临灭亡,国人反而醉生梦死,沉缅在吸毒麻醉之中,他极为痛心,遂大声疾呼,在当前救国之道,强国必须首先强民,因此应提高国民体力素质,一雪病夫之耻。他到处奔走劝告,并亲去南洋唤醒侨胞支持武术救国,先后募集到数十万元巨款。回到南京又得到政府要员和社会上层人士的赞助, 经南京政府批准, 于1928年正式成立起“中央国术馆”。张自任馆长,广招天下武林俊杰,一时,许多少林和武当派的高手,闻风云集而来,每天馆内刀光剑影,拳脚腾挪,国人精神为之一振,萎靡暮气,大有减少。继之又倡导组成了全国戒烟(鸦片烟)委员会,自任委员长,为烟民提供戒烟良方,收效很大。更可贵的是他求贤若渴,当他获悉当年攻打天津与之对敌的李景林将军隐居南京时,竟不计前嫌,亲往拜访,邀李担任国术馆副馆长,共襄武术救国之壮举。原因是李景林也是沧州人, 出身武林世家, 有很强的武术根基,自天津一战被张击败后,就隐居南京。张深思再三,如能请他出来协助,定能使我国的武术事业更上一层楼。开始李坚辞不就,张以救国大义多次敦请说服,终于得到李的许诺,出任了国术馆副馆长之职。两人同心协力,如虎添翼,使国术馆篷勃发展,蒸蒸日上。当时馆内有教师数十人,学员不下千人,曾在上海等地举办过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多次,成绩斐然,国人无不拭目以待。
  张之江将军为振兴武术,倾注全身精力。1933年,他辞去当时的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的高位,又创建了“东亚体专学校” 一所,重点培养武术人材,后因操劳过度,身染重病,送往日本就医。行前他预料到日本向以柔道高强自居,藐视中国武术,此去定要向他夸耀示威,为防备这一着,他就以护理病人的名义,带了两名摔跤高手一同前往。到日后,轰动了东洋武士,纷纷邀请中国派武林强手来日本以武会友,一比高低。日本天皇闻名也出头敦促一试。张为借此机会张扬国威,一扫“东亚病夫” 之耻,毅然答应比试摔跤,届时推荐带去的两名随员出场较量,结果日本的几名柔道名将都败在我方手下,一举震惊了日本朝野,大大显示了我中华民族的英武强悍,也警告了列强,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抗战暴发后,正是国人报国之时,他积极发动教友,组成“教友救国十人团”并派出武馆学员千余人,分赴各抗战前线,参与战斗,为抗战出了大力。他本人也出任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高级军事顾问,在诸多战役中颇有建树。台儿庄一役,也有他一份功劳,抗战胜利后,国术馆迁回南京,后因经费不足,国术馆遂宣告解散。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张之江将军给予高度评价,毛主席、周总理曾多次接见他,并提议推荐他为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毛主席曾亲笔写信命他重建国术馆,他受命之后,曾一度奔波筹划,终因疾病缠身,壮志未酬而抱憾逝世!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