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沽水风华 >

波斯菊的春天——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沽源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变化

时间: 2019-04-03 15:55 来源: 沽水风华 作者: 李富荣 点击:

 
  1961年,刚刚摘掉了右派帽子的作家汪曾祺,被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派到沽源马铃薯研究站画马铃薯图谱。在这里的几个月时间,他过着“神仙似的”日子,“逍遥自在之极”。后来,他创作了《沽源》《坝上》《随遇而安》《黄油烙饼》等取材于沽源的经典散文和小说。这是近现代以来,第一个用文学的笔墨把沽源写入文学殿堂的人。
  在《沽源》这篇散文里,汪曾祺是这样描写沽源县城的:“这城可真够小的。城里只有一条大街。从南门慢慢地溜达着,不到十分钟就出北门了……”汪曾祺是坐了牛车到研究站去的,他说:“这种车实在太原始了,车轱辘是两个木头饼子,本地人就叫它‘二饼子车’。真叫一个慢。好在我没有什么急事,就躺着看看蓝天;看看平如案板一样的大地——这真是‘大地’,大得无边无沿。”
  在这个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文学大师眼里,沽源大地虽辽阔却荒凉、落后,沽源小城伶仃萧瑟,因此,他称之为“绝塞孤城”。在这篇文章里,他用悲悯的情怀写道:“在一处墙角竟然发现了几丛波斯菊(沽源人称蒿子梅),这使我大为惊异了……我原以为这种花只宜在土肥雨足的昆明生长,没想到在这少雨多风的绝塞孤城也活下来了……”他感谢波斯菊“为这座绝塞孤城增加了一分颜色,一点色彩”。
  20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汪曾祺迎来了他人生第一次创作高峰,被他称为“绝塞孤城”的沽源县也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是的,波斯菊不仅耐贫瘠耐干旱,而且花期长,能在“少雨多风”的坝上草原一直怒放到霜露普降的十月。事实证明,它不仅能在绝塞孤城活下来,而且能把自己的春天装扮得更加绚烂。
  是的,这个春天的到来绝非偶然!是因为文学大师的引领,也是沽源灵山秀水的孕育,更是改革开放大时代的感召,总之,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这个绝塞孤城首次迎来了文艺的春天。各种文学刊物、文学爱好者像坝上草原雨后的蘑菇那样纷纷涌现。
  这个春天,以1983 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83 年以前是孕育期, 1983 年之后是爆发期。
  1983 年以前,沽源的写作者呈分散状态,各自写自己的东西,没有一个机构或组织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这些人有拉希扎木索、董晓虹、张秀转、马奎、郭郛、武艳红、李奉应等人,他们都在《张家口日报》《长城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过作品。
  1983 年,在拉希扎木索和董晓虹的主持下,沽源写东西的人开了一个会,首次把沽源文学爱好者聚拢在一起。参加会议的人,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位作者外,还有张凤莲、张荣、刘慧玲、孙守平、丹木林等人。这次会议为沽源写作者提供了见面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创作热情,也促进了彼此的交往和了解,为“沽源文学工作者协会”的成立和文艺繁荣奠定了基础。
  1985 年6 月,在经历了两年的孕育和筹备之后,“沽源县文学工作者协会”宣告成立。拉希扎木索为协会主席,陈建国为副主席兼秘书长,郭郛为副主席,董晓虹为副秘书长;李奉应、武艳红、张秀转为常务理事。会员除了上述成员外,还有乔有智、韩野、韩库、于进河、南谏君等。参加会议的作者,每人都发了会员证书。
  也是在1985 年的夏天,由文教局主办的《沽源文艺》创刊,以报纸的形式刊出。拉希扎木索任主编和诗歌编辑;郭郛任副主编和散文编辑, 并负责画版样;武艳红任小说编辑;陈建国(省作协会员)、南谏君、马奎、韩秀玉等都担任副主编;董晓虹和李奉应为常务理事。刊物每月一期, 共出了六期,年底停刊(第二期发了现任市作协主席海莲的诗,当时她还在四中读书)。1990 年,南谏君调入文化局(1986 年,文化局从文教局独立出去),《沽源文艺》复刊。由南谏君任主编、韩秀玉任副主编。复刊的《沽源文艺》仍以报纸形式刊出,共出了四期。
  1987年,团县委以报纸的形式发行过两期《沽源青年》,郭郛为特邀编辑,负责组稿和画版样。很多在校学生踊跃投稿,沽源师范的民师生表现尤为突出,卢元贵、聂生、张荣青、王玉英、马进、郭占库等人都在《沽源青年》上发表过作品。
  1993年沽源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沽源报》复刊(1958年5月1日,《沽源报》创刊,由县委主办,每周双刊,每期两版,不久停刊)。孙文善任总编,张荣青任主编。陈建国题写了刊头,聂明、郑军、赵明远、侯守龙、王清海等先后任编辑。摄影记者是刘会林、岳树旺,1995年停办。
  在这些县级刊物的带动下,各级各类学校也大兴办校刊之风:20世纪80年代初,赵占华率先在沽源四中办起了《芳草》杂志(1982年,高世福调入四中后,担任《芳草》编辑);1983年沽源师范建校,次年在景尚军老师的主持下,办起了《骏马》杂志;1987年,沽源一中由校团委负责,由郭景昉牵头办起了《春蕾》杂志,聚集了一批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学生张哈斯于1990年、1991年任主编,杨永鹏任社长、杜玉春任美编);1993年,莲花滩中学教师王万顺、李富荣办起了《雏莲》杂志……
  这些校刊中,办刊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要数沽源师范的《骏马》了。从1984年到1997年,《骏马》走过了十多年虽艰苦却美好的岁月。《骏马》主编均由沽源师范教师担任,景尚军、刘继荣、韩玉贵、马慧先后担任过主编。刻写、校稿、插图等工作大多由学生完成,先后担任副主编的学生有卢元贵、王振江、田和英、贺占军等人。《骏马》主要刊登沽源师范师生的文学作品,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小小说、故事等。该期刊16开,每期30页;十多年间共出了二十多期。沽源师范主要招收张家口地区包括沽源、赤城、尚义、张北、万全、康保六县的民师生和为张北师范代培生。《骏马》为这些学生提供了创作发表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写作的热情。尤其是民师生,他们人生阅历比较丰富,写出来的作品题材丰富,主题深刻。在它的影响下,各县学生纷纷拿起笔写下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他们丰富而又细腻的内心。较为突出的有沽源的卢元贵、王振江、贺占军、赵明远,康保的张戬等人。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笔耕不辍。
  那时各校校刊多采用手刻、油墨手推印刷方式印刷(《骏马》后期才有了打字机),校对、版面设计、手刻蜡纸、插图等工作都费时费力,然而办刊师生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在这个春天里,沽源县不光文学得到长足发展,文史方面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2 年,沽源成立政协。在第二任政协主席董其伟和继任刘礼明的大力支持下,政协文史科着手编写沽源文史资料。1984 年10 月,政协从苏鲁滩调来了搞文史研究的郭郛,让他与杨全喜一块儿负责沽源文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从1984 年郭郛调入到1992 年调走,政协调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能拿得起笔杆的六十多人从事这项工作,8 年共出了6 期文史资料。内容涉及沽源的历史沿革、地名传说、民俗文化、商业经贸等各方面。从此,沽源这个荒蛮之地、绝塞孤城有了自己的文化学者,有了自己的历史研究和考证。
  从80 年代中期至今,尹自先、郭郛、陈建国、白云辉等沽源的历史文化学者几乎跑遍了沽源所有的山山水水,查阅了很多资料,对察汗淖尔行宫、“金莲川幕府”、梳妆楼元墓、九连城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发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徐国椿、贾富海、韩鼎甲、孙凤鸣、王世文等于1984 年着手《沽源地名资料汇编》编写工作;从1985 年到1991 年这段时间里, 徐国椿、王世文、陈建国、贾富海、白云翔、高世福、卜玉库、孙凤鸣、韩志诚、张守山等人先后参与了《沽源县志》的编写工作。
  这个春天的到来,与两个人实实在在的引领是分不开的。一是高尔纯, 一是拉希扎木索。
  高尔纯(现任国家广电总局高级编辑、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副会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是宣化人,1968 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文革”时被分配到沽源县工作,在宣传部报道组写通讯,他和夫人林倩在挖掘、培养沽源文学爱好者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虽然他们在沽源时间不长,却给沽源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李怀友、董晓虹、张秀转等文学爱好者都受过他们的启发和指导。
  拉希扎木索(曾任河北省政协常委,沽源县统战部副部长、部长,沽源政协副主席、主席)扎根本土,在培养新人方面更是做了大量工作。
  这些前辈给予沽源的文学启蒙、文学“刺激”和影响是久远的。“高·拉”时代,很多人开始写东西,荒蛮、沉寂的沽源大地绽露出一线文明的曙光。
  2013年之前是沽源文学艺术潜滋暗长孕育的阶段。在这期间,胡学文、姜宇清、冀海莲、乔有志、南谏君等人在写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们走出沽源,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姜宇清创作的取材于沽源的作品《背过身走在高原的风雪中》曾发表于《北京文学》,并入选“1999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排行榜”。胡学文经过多年的默默“修炼”,作品一路过关斩将,2004年小说《麦子的盖头》入选该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05年年初,时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的铁凝于春节前夕慰问了张家口市作家,在座谈会上,她用“扎实的生活,诚实的写作”概括了胡学文所具有的文学品质。2007年开始,胡学文连续四届获得《小说月报》百花奖,2008年当选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海莲连续出版了《空心梦》等多部长篇小说,入选河北省年度小说排行榜,获得河北省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首届河北省文艺贡献奖,《诗林》诗歌创作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张沫末在诗歌创作上也打拼出了一番天地,2012年她作为张家口青年诗人代表之一参加了河北省作协举办的第五届青年诗会,同年诗歌入选《河北省基层建设年诗歌选》《诗选刊》《中国当代诗人诗歌精品专辑》等刊。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的军旅歌手王刚2010年荣获北京军区第十三届“多彩的军营”表演一等奖。2012年农民词作家纪树林创作的歌词《千年长江》在全国大型音乐展评中获金奖。贾富海则在沽源文史资料主编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挖掘新人参与写作,先后编写了《漫话沽源》《岁月沧桑》《同舟共济》《史话沽源》几部文史书。2009—2011年,贾富海又主持制作了《沽源旅游总体规划》,编写了电视宣传片《魅力闪电河》,主编了《闪电河湿地》大型画册。
  沽源风光宣传片播出的同时,沽源的许多摄影爱好者也从不同角度捕捉着沽源的美丽与神奇。沽源县摄影家协会于2012年7月15日成立,共吸纳了全县各行各业会员58名。首届摄影家协会主席是聂明,第二届是赵永春,第三届是贾明清。近年来,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用镜头定格瞬间、记录发展,全方位、多角度地把全县的旅游服务业、新型能源业、生态农牧业等各领域的发展状况拍摄出来、记录下来、宣传出去,让外界认识沽源、喜欢沽源、投资沽源,切实为沽源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协会共举办摄影培训班5 次,举办大型摄影展览十多次; 举办各类摄影比赛8 次。编印出版了《沽源百鸟集》《沽源百花集》《沽源风光集》《天鹅湖鸟类比赛获奖作品集》等对外宣传作品。
  2013 年,沽源文学界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仿佛是一夜之间,沽源大地上涌现出诸多文学艺术爱好者,他们就像过去四道营草滩连阴天起的蘑菇, 层出不穷。说不定哪个犄角旮旯里就藏着一个诗人,一个作家。卖水果的, 拉杂土的,扶着犁耙种地的都有可能写出精彩的文字。
  2013 年7 月,沽源文学爱好者任作贵、贾富海、张沫末、李富荣等人组建了沽源县第一个文学艺术QQ 群(沽源作协群的前身),紧接着温秀荣、修翠云、郝艳芳、郑恒萍、常云、王旭东、张小麦、樊桂云、张艳东、徐静媛、黄生、张瑞明、王朝旭等作者陆续加入进来。8 月初应大二号乡里的要求, 贾富海开始组织编写《百年古镇大二号》。此时,沽源文化学社已具雏形。《百年古镇大二号》是学社集体编撰的第一部书。次年春天,沽源文化学社建QQ 群,以QQ 群的方式自由组合、存在。
  2013 年7—11 月,任作贵、张沫末、李富荣、常云、郑恒萍、樊桂云、温秀荣、王旭东、王锋、修翠云、郝艳芳、关继花等人筹划成立沽源县作家协会,在筹划和成立过程中,得到了宣传部李春玲部长、祝汉国副部长的大力支持。同年12 月23 日沽源作家协会正式成立,文广新局田瑞峰同志任第一届作协主席,注册会员五十余人。2016 年3 月18 日作家协会举行换届大会,张沫末任作协主席,张艳东、郑恒萍、徐静媛任副主席,会员发展到135 人。
  协会成立五年来,不仅会员写作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而且承担了沽源文学、文化书籍主要编辑、撰稿任务。五年来,共有五十多名会员陆续加入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散文、诗词学会和张家口市作协、诗词协会。作协会员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散文诗等作品在《小说选刊》《散文选刊》《星星诗刊》《中国铁路文艺》《当代人》《延河》《黄河文学》《安徽文学》《诗选刊》等三十多家全国核心期刊及两百六十多家省市级纯文学刊物上陆续发表。仅2016年,会员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就达到三百余篇(首),在全国以及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协、河北省文化厅举办的各类文学赛事中获奖几十次,作品发表数量和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力在张家口县区协会中遥遥领先。
  如果把2013年比作沽源文学的复苏之年,那么2014年则迎来了沽源文学的艳阳天。初夏,《沽源文艺》在宣传部领导的支持下举行了百余名作者参加的创刊号首发仪式。秋天,以鲁迅先生名字命名的、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鲁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上第一次有了沽源人的名字——胡学文。他的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以对人的深度关怀,对生存的严肃思考,将思索的笔墨穿越幽暗的现实,直接抵达生命和灵魂层面,显示出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当之无愧地荣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8月11日无疑是沽源乃至张家口文学史上的“Golden Days”(黄金般的日子)。
  五年来,沽源作协主要成员还一直义务承担着编辑、出版《沽源文艺》的任务。《沽源文艺》共计出版18册,二百余万字,累计推出一百多位本土文学爱好者,并培养出了近百名校园文学小作者。2015年,协会成功举办了首届“小作家”杯校园征文大赛。2018年,《沽源文艺》已发行至三百多个市区,读者遍布全国各个省份。就文本质量和传播力度来说,在张家口市乃至河北省县区文学期刊中遥遥领先。省市文联、作协的领导老师们多次给予刊物很高的评价。编辑部的几位编辑在近五年来也成为张家口市文联文学专辑、沽源文化、文学书籍的主力作者,对丰富和推动沽源县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18年8月,《沽源文艺》从全省一百三十余家县级刊物中脱颖而出,荣获河北省作协创联部优秀内刊贡献奖。这不仅是沽源文学走过四十年的最有力见证而且充分说明沽源文学团体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2014年,沽源县历史研究会成立,会员由成立初的28名发展到现在的45名,出了4期《沽源县历史文化研究》期刊,三十多篇论文。接着卢元贵、张国清等陆续开始《沽源县地名志》《沽源县首部年鉴》《沽源革命老区发展史》的编纂工作。同年7月,沽源县音乐文学协会在宣传部的支持下成立,纪树林任会长。成立时,有会员五十多名。沽源县档案局开始《中国共产党沽源县历史》的编写工作。继2014 年《百年古镇大二号》出版之后,贾富海又被邀请担任丁庄湾革命陈列馆、民俗文化馆总设计师, 同时编写了《沃土佳话》《红色沃土》两本书。
  2015 年8 月,在卢元贵和温秀荣等人的运作下,沽源诗词协会成立。之后,沽源首次兴起了诗词热。2017 年,为普及古诗词知识,引导会员学习正确的创作方法,协会举办了三次古诗词写作讲座,由卢元贵主讲,并把沽水福源和沽源职教中心设为中华诗词施教基地,不定时地举行诗词讲座,而且出版了第一期刊物《金莲川诗词》。这一年是沽源诗词协会获得大丰收的一年。为庆祝这一喜事,这年年底,协会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年会。2018 年2 月,协会与“浩源牧业”联合举办了沽源县诗歌比赛。从协会成立到现在,沽源诗词协会会员已由当初的47 人发展到96 人。沽源诗词协会的成立,激发了更多的沽源人的诗歌创作热情。
  2015 年重阳节,沽源老年书画研究会正式成立。三年来,书画研究会广泛吸纳沽源县内外书画爱好者,多次参加省市重大书画展览,积极与相邻旗县交流互动。2017 年,参与了县政协“喜迎十九大·沽水风华”书画展和书画集的编写工作,举办了“书画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下乡送春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对挖掘和培育新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7 年,新一届政协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文史工作,在继承发扬历届优良传统基础上,把弘扬文史、繁荣文化作为使命担当。在全县范围内选用优秀文史人才,经过多方努力,先后选调了学者贾富海、作协主席张沫末、80 后实力作者张小麦到政协机关工作。在陈青山等政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2017 年贾富海主持修订了《文史资料汇编》,主编了《沽源地名文化》。宣教科编辑出版了《沽水风华书画集》。2018 年政协在编纂地名文化的基础上,又编纂了《沽源乡愁文化》,以期完成沽源特色地域文化系列的第二册;同时编纂《沽水风华——沽源县改革开放四十年缩影》一书,抓住历史时间节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献礼,从而延续“沽水风华”丛书系列。在两年的文史书画编纂过程中,政协聚合了县内外两百多名沽源籍文学艺术爱好者,而且这股力量会愈来愈强大。
  20世纪前18年是沽源县文学艺术突飞猛进,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无论文学还是文化艺术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一代代沽源人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结果。由于不懈努力,胡学文冲出河北走向全国,成为全国极有影响力的作家;由于不懈努力,《沽源文艺》能插上翅膀,飞出坝上草原,飞向全国各地;由于不懈努力,一本本文史书籍、书画作品频频与读者见面……
  距离改革开放已经过去整整四十年。沽源县的文学文化在这四十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被外界看来没有文化没有历史的“绝塞孤城”,到现在的神韵水城、文化大县,沽源人走过了奋斗进取、引以为豪的四十年。如果汪曾祺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会惊讶于沽源的波斯菊创造出的灿烂春色,惊讶于波斯菊顽强而又旺盛的生命力,一定会为沽源的“波斯菊”们喝彩加油的!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