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有一大乐趣,就是偷看电影。那时在念小学,老师也会组织去看。可毕竟念的不是电影学院,看电影不是主业。所以小水解不了大渴, 想解渴还得靠“偷”。细说,这里面有两个乐趣,一是偷看本身的乐趣, 因为不用买票,占了便宜;二是看电影过程的乐趣。
沽源县最早的电影院,在东围子路南的小街里,但不叫电影院,也没有招牌,唤作大礼堂。大礼堂应该是召开会议、举行典礼的场所,不过这些功能的使用真少见,完全就是个电影院,里面的设施也按电影院的样子来设计。
那时处在东围子工业南街西侧的电影院,是沽源县最热闹的地方。当时的东围子是沽源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邮局、电力局、副食品门市部、政府宾馆的一部二部,还有唯一的百货商店都簇拥在东围子,挤对得西围子成了蛮荒之地。不像现在,反了过来。
那时,每逢放好电影,街上的人就稠密起来,差不多都是涌着往电影院去,像学生们放学的阵势。电影院在东围子的各个显眼处都辟有一块约一米见方的水泥小黑板,上面写着当天和未来两天要放电影的节目单,标着时间、场次和票价。特好的电影,比如《少林寺》,还在旁边贴有隆重的海报。那些海报都是电影院专门人员手绘的,逼真传神,在我的记忆里, 一点不比画家们的作品差。
电影院对面是一个国营的副食品门市部,每到冬天,电影还没开始时,里面就挤满了人。那时还是孩子的我,和伙伴们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挤到炉子前烤冻麻木的脚。电影院门口也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点着嘎石灯卖瓜子的老人、打着手电筒存车子的夫妻俩、吆喝着退票的中年男子、给恋人哈气捂手的小青年、叼着烟卷等待开门的电影院工作人员、售票窗口前争辩孩子到不到一米的年轻母亲(一米以下可以买儿童票)……这一切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既清晰如昨,又恍如隔世……
那时最流行的电影《少林寺》,看了不下七八遍,最直接的教育作用,就是让我迷上了练武。武术中最让我喜欢的是轻功。小时听评书演义,最钦佩的也是鼓上蚤时迁、燕子李三,好路不走,单挑房梁屋脊飞来掠去,多让人羡慕。我哄骗母亲说学校要钱,骗得两块,搜寻到旧的涤卡布,缝扎了沙袋,绑在腿肚子上,每天早晨出去跑步。去后大坝的扬水站的台阶上,练跳高,练跳远。幻想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哪天去了沙袋,就高来低去,飞檐走壁。心里憋着这个快乐的秘密,不与人说,等着让他们吃惊。可坚持了一个来月,除了把腿碰得坑坑巴巴,没有一点身轻如燕的迹象。可我单纯的小脑袋,依然不明就里地在琢磨,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想想真好笑,这么幼稚的常识问题,竟然困扰了我那么多年。好像之后的好多年,都上初中了,我们还为这个常识性问题抬杠,抬得面红耳赤,嘴角挤满白沫。
不管怎么说,电影在那个年代对我们影响太大了,因为有电影看,我们始终觉着自己很幸福。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到了1982年。西围子的人民街盖起了新影剧院。印象里,这是沽源县最像样的一座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不知道有多少约会的男女,都去过新电影院。影剧院门楣的高处有鲜红巨大的“沽源县影剧院”六个大字。新影剧院用地面积342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759.43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可容纳1453人。配套设施有:放映室、售票室、化妆室、舞台、库房、前厅等。影剧院前面还建了广场,广场接着南北走向的人民街,很是气派。那时我已上了初中,懂得了害羞,就告别了偷看电影的行径,同时也告别了儿时的乐趣。
新电影院建成后不几年电视机就逐渐普及,电视只不过比电影的幕布小,关键是不用跑路,不用花钱,坐在家里就可观看。更要命的是,那时有那么多好看又长的电视剧,比如《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再向虎山行》《绝代双骄》等等,多得数不过来,自然就分了电影院的几杯羹,去电影院的观影人数渐渐少下来,但电影还在继续放映。东围子电影院也没闲着, 很多时候都在同一时间,放映不同的电影。我们呢,除了看电视就两头跑。依然是检票入场,没钱买票就在外面瞎逛。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是那么厚道,总在电影放到一半时就打开门,让外面瞎转的孩子鱼贯而入,享受免费的乐趣。现在我已想不起看了多少场有尾无头的电影。尽管看得摸不着头脑,但我们的快乐清晰可见。
新电影院除了放电影,还举行各种比赛,比如歌咏比赛、霹雳舞比赛, 还在电影院的广场上公审犯人。念初一时,班里举行歌咏比赛前的训练活动,我也有幸忝列其中。等到全县汇演,我们一班人从电影院的后门涌着进去,心里激动得厉害。看了那么多电影,从来没去过后台,后台对我们来说神秘得很,能从后台出来人也牛得很。后台的地板是木头的,很有弹性, 走得猛就荡起尘土,灯光照下来,尘土就活了。
还有那年的霹雳舞比赛,参加的都是社会青年。1987 年、1988 年正是霹雳舞火的时候。比赛连续举行了五天,真有点万人空巷的意思。我朋友的弟弟得了第二,奖品是石英钟。同学弟弟的后空翻是那么漂亮,引得女孩们阵阵尖叫。
还有就是全县公审大会常在影剧院广场举行。台阶上是公检法人员, 下面是五花大绑的犯罪分子,再后面是等待受教育的人民群众。那时每逢审判,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去看。我们往往等不及冗长的宣读犯罪分子的犯罪过程,只等着立即执行死刑的宣判声。这个声音一下达,审判会就结束, 然后有那么多人尾随车辆去看执行的现场。
在我的记忆里,大概是1994 年,在东围子电影院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新龙门客栈》,在西围子电影院看最后一场电影是1997 年,名字叫《泰坦尼克号》。此后对电影院的关注,好像就淡漠了。之后,电影院的功能渐渐萎缩,直至东围子电影院完全关了门,检票处的铁栏杆生了厚厚的锈。几年后被夷为平地,取代的是低矮的平房和低矮的院墙,里面摆着很多簇新的拖拉机,墙上的白牌上写着“农机供应”。有时路过,我会在原地愣一会儿,想想以前的情景,却很难追忆,物也不是,人也不是了。这时就会知道世间最残酷的是岁月!
西围子电影院比东围子电影院多延续了好多年。电影没落了,除了日常的关门之外,因为良好的地理环境,成了商家喜欢的买卖场所。早些年被外地的展销商青睐,后来成了销售家具的场所。
2012年,还是因为西围子电影院地理位置优越的缘故,被扩建成沽源县最大的乾华商场,存在了30年的西围子电影院,就此被巨大的商业潮流滚滚吞没了。有时去乾华商场买东西,就会有点感慨: 我们干什么都喜欢重新开始,可问题是,现在的“新”我们喜欢,过去的“旧”也让我们更怀念。在惆怅里享受新时代带来的便捷,虽然快乐,却少了些什么。
从两年前开始,电影院旧址上的乾华商场也开设了电影院。装修设施都较当年的电影院好出许多,只是场地的面积太小,像早年的录像厅。因为银幕大,场地狭小,坐得近了眼晕得没法看。票价也很不亲民,张口就是七八十,一副不想让人看的架势。可是2017年看火得厉害的《战狼2》,却有些惊着我,因为想不到的爆满 ,应该有三百多人吧。恍惚间又回到小时候的那些场景,烤冻木的脚,汽灯下卖瓜子的老人,依偎的恋人,退票的中年人……让人唏嘘不已。
几年前去市里看电影,偌大的影院,孤零零坐了不到十个人,忍不住感叹,如果不是政府扶持,恐怕连电钱也卖不够。可是距今只有几年的光景,我们小县城的影院里,竟然有几百人在观影,纳闷得很!细想又释然,这些年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为过。几年的差别就如此大,何况今天距我儿时已过去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后发生了巨变,生活变好了,娱乐多元化了,电视和手机的小荧幕的效果,满足不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电影院爆满,也不应该觉得意外,正如歌词唱的:“不是不明白,世界变化太快”。
世界是变化太快!有点应接不暇。据文化部门的朋友讲,沽源县文广新局下属的八馆工程已经启动建设,前期投资就3个亿。电影院是这“八馆”的重头戏,光建筑面积就2869平方米。我还在想,毕竟是国家投资,是公共文化事业,票价呢,也自然会亲民许多。
算起来,新电影院的建设,应该是沽源县第三代电影院。第一代和第二代电影院,已经成了我们这代人的美好回忆,第三代电影院,理所应当地会成为我们后辈的回忆。我想,如果一座城市能有引起多数人美好回忆的内容,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昌盛的、和谐的,他的子民也是幸福的。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