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小厂村

时间: 2018-09-16 10:25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张沫末 李静 点击:

  小厂村位于沽源县城南偏东约30公里处,为赤宝公路(赤城至宝昌)与小白公路(小厂到白碱滩)交叉处。村庄距沽源坝缘处的大马群山不远,南通古代军事重镇独石口,北通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发源于东南方向的葫芦河从村庄南部缓缓流过。
  小厂村十字街曾立着一石碑,上刻:“清代,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骆驼,后在此定居,建起骆驼厂子……”石碑在上纪60年代末拓宽街道时不知去向。但是,小厂村东北坡上清代建的大殿遗址还依稀可辨。大殿由前殿、正殿和后殿围成的两个院落组成,正殿东西两侧各有耳房两排。60年代村民翻地时,还翻出过大殿院落内铺地的青砖数块。至于大殿何人所建,什么时间被毁,目前已经没人能说得清,更无历史资料可查了。作为坝下与坝上之间的交通重地,小厂村在元代是经望云驿道出塞外的必经之处,也是黑谷路(经老掌沟一线)与望云驿道的交会处。
  据沽源相关史料记载,小厂村形成于清朝末年。据年近七旬、曾任小厂村书记的赵广生回忆,小厂村最早几户人家是民国初年从蔚县、沙城和延庆等地逃荒而来的,有来自蔚县的赵家、来自沙城的王家,及来自延庆、安国等地的安家、曹家、侯家和纪家等十余户人家。当时的小厂村四周建有围墙,所以又称“小厂围子”。围墙高三丈二,四角建有炮楼,围子东西长约250米,南北长300米左右。在东西围墙上开门两处,门楼高三丈六(东门在今小厂村十字街路口,西门在今小厂医院附近)。如今,小厂村原供销社后院仍留存着高两米左右的当年围墙的根基。
  据幼年时从延庆迁到小厂的王殿清老人回忆,小厂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人的据点,1943年12月,日伪军在小厂、长梁和丰源店搞集甲并村,推行“固边”政策,小厂很多民房被拆除。1945年11月,赤源县委委员兼独石口区委书记马振勇和区抗联主任张正带领全区干部和民兵,收复了小厂日伪据点。王殿清随父亲在解放初从延庆迁来时,就暂居于当初日本人修建的岗楼内。
  小厂村1950年属沽源第三区,1958年属于小厂红旗公社(1965年改为小厂公社,1984年改为小厂乡),1995年小厂建镇后一直归小厂镇管辖。在生产队时,小厂大队共有十四个队,其中小厂两个生产队;田家营、馒头山七个生产队;大白菜沟、小白菜沟、白菜沟沟里、小小厂五个生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田家营、馒头山划出小厂大队。2014年,小厂镇政府落实沽源县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白菜沟三个自然村实行了易地搬迁,迁入到建在小厂村的新民居。
  上世纪60年代末,在中苏关系紧张时期,小厂公社在小厂大队成立了战备团(小厂公社武工队)。武工队共分为三个小队,包括两个男班和一个女班。男班每班12人,女班20人。集训基地设在距小厂大队约20公里的老掌沟革命老区,由1754部队派出战士对武工队员进行正规训练。武工队不参加村里集体劳动,平时除了日常训练便在小厂大队南的水泉协助部队挖防空洞。武工队员都是各大队选出的精明强干的人,也有个别下乡知青。部队每年统一为每人发放三套服装,晚上接到命令随时出发。武工队还和部队搞过一次军事演习,队员头上戴着树枝编的帽子,匍匐在树林里,演练坦克一过来就开始进攻。演习中还用了炸药包,参加演习的队员至今难忘当时激烈对抗的情景。
  因小厂村交通便利,客商越过坝头后习惯在此打尖休整后继续赶路。1947年,一个叫李富元的南方商人路过这里时看到了商机,便在这里开了小厂第一家旅店。老人过世后,李家店由其儿子李明月继续经营。小厂村既是行政村又是镇政府所在地,早在建国初期,十字街两侧就有旅店、肉铺和小饭馆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陆续建起供销社、粮库和铁匠炉等。这里逐渐发展为小厂、丰源店和长梁一带的商业、粮食、医药卫生和教育区域中心。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小厂商业批发站成为沽源县南部三级批发站,直接从张家口茶坊区进货(主要是布匹、鞋帽、农机和五金配件等),然后批发到各个乡供销点。此外,小厂村还有供销批发站,主要供应油盐酱醋茶糖等。
  说起小厂村的医疗卫生,很多人会想起当年的老安先生。老安先生名叫安广仁,是安国县人,解放前因家乡发大水,随父亲辗转迁徙至小厂。安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对中医中药耳濡目染,是一名医道很好的老中医。那时候坝上一带医疗条件差,特别是在偏远乡村,一些常见病也得不到及时医治。安先生在小厂落脚后,便为村里人扎针配中药,逐渐取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与爱戴,三里五村的人们生灾害病都来找他。后来为出诊方便,安先生买了头毛驴,驴头上挂一个铃铛,每当人们听到铃铛一响就知道安先生来了。因为安先生常常骑着毛驴走村入户,为附近村里人们治病,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他为“跑野先生”。
  老安先生对妇科病很有研究。有些妇女不孕不育,寻访到了老安先生,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几番针灸推拿,加上中药调理,半年后就有了喜。长梁有一个姓彭的,结婚好几年媳妇都没有动静,经过老安先生把脉诊疗后,一连生了两位千金,一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又没什么稀罕东西,就送来些莜面之类表示感激。过去妇女有一种病叫“倒血”,没条件去大医院看只能等死,小厂村就有一个薛氏妇女倒血,人都快不行了,后来老安先生按自己的秘方给她配药,吃了一个月便好了,为此方圆几十里人都互相传告,小厂有个 “神医”老安先生。
  老安先生扎针把脉也很拿手,不管什么人去看病,把脉后都会明确告诉病人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通常一个半月一个疗程,先熬草药吃,病情好转后,再吃他自己碾压配制的丸药,直至病愈。老安先生靠着把脉准、治愈快,美名传播几十里,锦旗挂满了整个墙壁。好多病人病好了无以回报,就和老安先生夫妇认了干亲,逢年过节都要来看望走动。
  老安先生用的中药有的来自安国老家,有的是随时令在小厂的山间地埂自采,像黄芪、芍药、苣苣菜根、艾蒿、金银花、蒲公英和车前子等好多中药都靠自采。小厂山上随处可见的委陵菜,就是当时老安先生常用的中药。委陵菜根部富含鞣质,可提取栲胶,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安先生悬壶济世,行医一生,直到92岁高龄去世,也没有积攒下多少钱财,但他医德高尚,医道高深,一生不知治愈过多少病人,解除过多少人的病痛,一直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
  近几年,随着美丽乡村政策的实施和临近村落的陆续迁入,小厂已发展为集贸易、餐饮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小镇,目前已有饭店二十多家。小厂又是从北京出发、沿赤宝公路北上的必经之地,那些自驾游客往往先在小厂休憩观光一番,然后继续驱车北上。
  每年一进入六月,小厂附近山上的山丹花、鸡蛋黄花、和金莲花相继开放,芍药花也不甘落后,六月末的坡梁被装点得一片锦绣;八月一到,紫色、金黄的野菊花便任性地开遍了山野林间。初秋渐渐柔韧起来的各种野草,蓄意地淹没了林间的小路,山雀和野兔等便乘机游离于山林间,采集各自越冬的食物,而整个村落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平静地迎来坝上又一个漫长的冬季……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