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沽源网

扫码关注沽源网

精彩内容看个够

张家口今日热点

各区县的新鲜事

当前位置: 主页 > 沽源文史 > 地名文化 >

转佛庙村

时间: 2018-09-16 10:03 来源: 沽源网 作者: 郑恒萍 点击:

  转佛庙村位于闪电河乡马神庙行政村的西边,坐落在转佛山东北的山脚下。闪电河的东岸、转佛山的西边有一处寺庙叫转佛庙,山和山村都因寺庙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原来转佛庙不在现在的转佛山下,而是在村子东面的山坡上,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由查干固什喇嘛(学者喇嘛,译师)所建,朝廷赐“镇远寺”匾额。因为该寺庙里有转佛殿,所以俗称转佛庙。大殿供奉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王佛和燃灯佛,西配殿供奉各种佛六十多尊。当时寺庙香火旺盛,周围的牧民都来上香许愿。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因闪电河一带的公私牧场大面积放垦,牧民北迁,此庙随之也北迁到正蓝旗的骆驼山,后又北迁到哈巴嘎,改名为“惠来寺”,就是人们常说的羊群庙。佛像北迁后,寺庙的房屋被民间所用,民国时期毁于战乱。现在的转佛庙是在2012年重建的。
  转佛山的高度大约一千五百米,山坡不是很陡峭。山顶有一处用石头垒起来的多层的祭坛,每层往里收缩,留有约六十公分宽的平面,每层都是规则的圆形。祭坛约建于五千年前的石器时代,祭祀对象为天地日月、社稷和先农等神,祈求神灵保佑一方风调雨顺。
  据说祭坛很有灵气。金朝天宝三年,太宗下诏进攻北宋,以完颜杲为元帅。行军至转佛山下,完颜杲看到这里风景秀美,就连流经此地的河水都流连不舍,千回百转不肯离去,于是就登坛祭拜,祈求此战大捷。拜完上马开拔时,发现马鞭子遗落在了祭坛边,于是又上山寻找,这才有了后来二围开封、俘获二帝的事件。
  传说忽必烈主持漠南时,他和汉臣刘秉忠离开白海行宫信马由缰来到转佛山下。二人登山远望,只见碧水蓝天,草原如缎,远山如黛,不禁感慨这里的灵山秀水。忽必烈看着弯弯曲曲的闪电河,遐想无限。这时,刘秉忠说这弯曲的河流更像一条龙,激发了忽必烈争夺汗位的雄心。他命刘秉忠在现在的正蓝旗东北滦河北岸的龙岗营建营室房屋,三年后建成,称开平(即元上都)。此后每年三月三,忽必烈都带领人马到转佛山举行正式祭祀仪式。
  转佛庙村是一个拥有五十来户人家的自然村。据村民讲,村子原来叫修家营子,是一个姓修的外地人,辗转来到这里,见此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就定居下来。原来的修家营子人口不多,也就四五户人家。后来逃难的、投亲奔友的逐渐来此生存发展,村庄人口渐渐多了起来。因为山前的寺庙,村名改为了转佛庙。
  山不在高,有庙则名;庙不在大,有佛则灵。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村民们顺应市场经济,开动脑筋,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项目,发展自然生态旅游,转佛庙村成了旅游致富的典范。转佛庙村,这个隐于闪电河流域的小村庄,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厚重的历史,让中外游客纷至沓来,静谧的村庄变得沸腾起来。
  转佛山下就是著名的滦河神韵风景区。站在山顶之上极目远望,天地相连,原野苍茫,滦河河道千回百转,逶迤如带。想象着千百多年前,鲜卑、回纥、突厥、沙陀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放牧着羊群;匈奴、羌、铁勒、柔然等民族曾在这里征战厮杀;辽、金、元历代帝王曾在这里避暑游猎。俱往矣,铁马金戈、猎猎战旗。如今,这里绿草如茵、鲜花烂漫、河水潺潺。阳光之下,溪流闪烁、波光粼粼;阴雨时分,河道弯弯、静默如画。正是这种独特的景致,内敛沉稳的气质,让这片土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接纳养育了各个民族。
  如今的转佛庙村,静谧与喧嚣同在,朴素与缤纷共存。
  清晨,大地微明,薄雾弥漫,山川、树木、田野笼罩在晨曦中。大自然像一位丹青妙手,用不疾不徐的手笔把转佛庙村涂抹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大片的油菜花和亚麻花散布在辽阔的碧野,形成一道道黄、紫、绿的色块,像农人精心编织的地毯,到处弥漫着特有的清香。
  中午,各种旅游车辆川流不息。景区外,商铺摊点规划有序,本地各种土特产琳琅满目;景区内,游客人头攒动,拿着手机相机频频拍照,赞美滦河神韵的九曲回环,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傍晚,荷锄而归的老农与衣着时尚的游客同行于田间小径。农家院里,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绿色农家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现代的活力注入了转佛庙村,而转佛庙村也回馈游客以淳朴的乡情。
  山水之间,村庄便有了灵气。这里是上帝的调色板,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转佛庙是一个宜居宜商宜旅游的村庄。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微信扫一扫 关注沽源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