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源村位于沽源县黄盖淖镇西北4公里处。据沽源相关史料记载,林源村建于1922年,最早由祖籍山西灵丘的王步金从张北迁到此地耕种立村,即以其姓氏取名为王家营子。1965年改村名为“林源”,沿用至今。 到现在,王步金家族在林源村已繁衍六代。据王步金直系第三代、77岁的老人王志英回忆,王步金兄弟三人,分别是王步金、王步银、王步斗。民国初年,为解决温饱问题,王步金只身一人逃荒至坝上张北县,给地主王财家当长工。后来,王步金积攒了一些本钱,准备自谋营生,东迁至现在的沽源县境内,从管辖黄盖淖一带的警察署杨署长手中买了几十亩地和几头牛。接着准备开荒种地,开地时遭遇土匪(二棒手),牛具被悉数抢走。王步金气愤伤心之中想到了自己灵丘老家的磕头弟兄温印,于是徒步返回灵丘请来了此人,并带回了两把火枪(当时农户家中用来防野兽的)。相传温印是猎户出身,在灵丘一带以打猎为生,打猎时惯以石子袭击动物要害部位,几乎百发百中。温印随王步金来到王家营子后,发现此地多尖片石和带棱形的棒石,于是将村子附近的石头拾捡回家,堆满房顶,剩余的存放在空闲的屋子内。果不其然,第二次张罗耕地时的黄昏时分,土匪又来袭击。土匪们还未到近前,在屋顶瞭望的温印就用尖石击中匪首的脑门,而后连发数块石头。土匪们见一时无法得逞,只能落荒而逃,慌乱中有的把衣物丢弃了。王步金和温印次日早上一看,衣服原来是警察署兵丁的制服。其实当时的一部分兵丁是警察署从土匪中收编的,这类人白天在警察署当差,晚上依旧结伙出来抢夺百姓财物。王步金与温印拿了这衣服告到了管理本地的警察署长官处(归现在的内蒙古太仆寺旗管辖),经核实查证,抢劫确系该警察署几个刚刚收编的土匪所为,便勒令其归还了之前抢走的牛具。从此王步金才算在王家营子安居下来。之后王步金家逐渐添丁进口,给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王丕山、王丕林、王丕有。有一年,王步金回灵丘老家给三儿子娶妻时看到自己的两个弟弟依然在饥饿中度日,说服了三弟王步斗,和他一起来到了王家营子。 王步金老去前,家族土地已经发展到300亩,分给三个儿子各100亩。在王丕林执掌家业时,设了私塾,从老家灵丘请来老师教自家儿子读书。解放后成立了小学,由王家女婿李树堂任教。 王家营子村里原来在灵丘时就做鼓匠营生的李祥自发组建了鼓匠班,后来随着喜欢二人台的李玉生、吕有祥的加入,成立了二人台剧团。王丕山的儿子、今年80岁的王志善也曾是二人台剧团的主要演员。剧团越来越红火,演出场合不再只拘泥于村民的婚丧嫁娶,在正月和农闲时节还到附近村落演出。吕有祥在双爱堂村演出时被一家姑娘相中,之后他去当兵,姑娘等了他三年,转业回来后与姑娘结为夫妻,成就了一段佳话。 李祥老人不仅创办了村里的鼓匠班,而且给村里栽下了第一棵树。50年代初,受李祥老人栽树的启发,有一位叫王长之的劳模带领几个村民在村东栽了一小片杨树。 1963年,为防牲口糟蹋庄稼,生产队长葛振祯带领社员挖了一道防护沟,又垒了一道二尺高的圪塄。次年,防护沟圪塄内的庄稼明显增产。 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于是村里商量决定利用农闲时间在西滩最大的风口处打防风墙。当时的大队书记陈维宪和老党员刘珠带头干,八十多名男女社员齐上阵,原计划10天完成的4堵防风墙只用了7天就打成了。秋风起时,防风墙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墙内的作物再没有遭风摔。村民们信心倍增,秋后只用了29天时间就打成了全长14里的14道防风墙。 刘珠老人说的“寸草遮丈风”这句话提醒了人们,在打防风墙的同时,陈维宪和葛振祯带领另外一部分社员开始植树造林的尝试。在村东小树林剪了二百多根小树枝,再剪成七八寸长的小段,插在村西沙圪梁上做试验。次年小树苗全部成活,这更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时任沽源县委书记的王命海亲自挂帅,以王家营子为试验基地,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县委常委刘振帮与王政、刘明允、马季友等同志组成工作组在王家营子蹲点。 陈维宪工作热情很高,积极配合工作组植树造林,顶着严寒风雪标出了村子周围所有需要植树造林的风口。一个冬天他走遍了村里所有的土地,在四千多亩土地上一一做好了标记。村里的百姓也全力配合防风治沙的工作。 1965年,省委副书记张承先下乡时经过王家营子,发现这里造林较多,林已成网,进入其中,风明显减弱。张副书记听了村干部介绍村民们自发植树的先进意识后,于是建议将王家营子村改名为“林源”。 村子有了新的称谓,然而要成为真正的林之源头,还要仔细谋划,合理布局,苦干实干。到1966年,林源人共造防护林26条,面积达1100亩,成立了护林专业队。 林源村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不断地在省市级报纸报道,在全县竖起了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1968年,黄盖淖公社书记李炎和林业技术员李宝金按照林源农田防护林的经验在全公社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 经过植树造林,风沙基本得到遏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依旧无法实现高产。陈维宪带领村党支部学习大寨“海棉田”的先进经验,决定着手改良土壤,根治盐碱。土壤改良工程一干就是4年,陈维宪提出了5句话:“植树造林防护土,兴修园田平整地,倒沙治碱改良土,深耕深翻搞活土,增施肥料培养土。”为了多积肥,家家户户农家肥一律归田,这样硬是把1500亩盐碱地改造了过来,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防风林有了,土壤性质也得到了改善,接下来就是打井。林源大队组织了75人的打井队,在1973年冬到1974年春的几个月时间里,打成了9眼锅锥井和一眼大口井。到1975年底共打成了24眼锅锥井和两眼大口井,并实现了机泵配套,水浇地面积达到一千二百多亩,亩产是十年前的六倍。在造防风林的同时,村里开辟了二十多亩果园,栽种了黄太平和花红两个品种。侯全胜16岁便进入果园和师傅学习果树培植与管理技术,后来成长为林源村果树技术员。 虽然林源建村不到百年,但人才辈出,其中有两位在国内外颇有成就的人士。 乔焕成,1958年出生于林源村,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黄盖淖公社当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考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纽约州从事医药技术研发工作。乔焕成博士在纽约发起并创办了华社,以华人子女为培养对象,乔焕成和其他友人分别教授自己擅长的科目。华社的创办让许多身在异国的华人有了接触中华文化的机会。 林源村王家在建村初始得到了老家弟兄的武力相助,在之后的几代中,一直没有放弃练习武功。王步金第五代后人王宏心,1977年出生于林源村,受其祖父的影响和培养,打小喜好舞枪弄棒,1996年正式在河北省晋州市乾坤武馆学习武术并留馆任教。2000年后开始练习无限制格斗、咏春拳、养生气功等功夫,并在传统双节棍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苦心钻研、创新发展,创立了中国宏心双节棍武道技法体系。王宏心现在定居广东江门市,为中国武术六段考评员,国家一级裁判员、国际双节棍黑带七段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缔造保持者。王宏心是中国第一位利用双节棍进入吉尼斯的人,中国第一位拥有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棍道中人,在国内外各大武术竞技赛事中获得各级奖项一百余次。他的事迹先后被国内几十家电视台和杂志报道过。 如今,林源村部分村民通过种植蔬菜实现了增收致富。得益于林源四周天然氧吧的滋养,村里八十多岁的老人就有十几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愿随子女去城里居住,选择在这林木环绕的小村庄里颐养天年。他们离不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离不开这片祖辈曾经奋斗过的土地。林源村一直秉承着建村人的智慧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任何时代都不甘于落后,一路阔步向前! |
(责任编辑:红枫网络) |